湘湖美景。记者 范方斌 摄
湘湖芦苇。记者 范方斌 摄
《湘湖・雅韵》第二季全新启幕。 首席记者 唐柯 摄
春日湘湖畔。 首席记者 唐柯 摄
杭州湘湖逍遥庄园酒店。 首席记者 唐柯 摄
初春的湘湖,是一幅被时光浸染的淡彩水墨。晨雾未散,先照寺的晨钟余音尚在,越王城山的古道已汇聚人潮,湘云路旁的樱花“一夜开放”,跨湖桥的石缝里钻出星点苔绿……奇幻色彩与深厚文化底蕴交织,如同磁石般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
近年来,文旅的“泼天富贵”城城传递。湘湖,这个曾经的“田野丫头”凭借着其优越的生态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也一步步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了富有魅力的“摩登女郎”,她的影响力,还在扩大。
穿越千年,湘湖的“生生之意”,是如何借助现代的潮流步步出圈?
或许,在这片湖光山色里可以找到答案。
从《印象西湖》到《湘湖·雅韵》的转场
3月15日晚,《湘湖·雅韵》第二期演出季全新启幕。夜色降临,灯光亮起,全景机械升降系统、百米激光水幕投影、无人机点亮夜空、270度全息影像联动山湖实景,“云影天光共徘徊,一湖风雅入画来”的东方幻境再度呈现在观众眼前。
与首季不同,第二季焕新场景聚焦春秋吴越文化精髓,以非遗复原的西施“响屐舞”,演绎其与范蠡的家国传奇,结合“钱王射潮”典故,通过沉浸式戏剧语言,唤醒城市文化DNA,重现千年风雅。“《湘湖·雅韵》首季获得了非常好的反响,因此我们想进一步把有关湘湖、杭州这一片土地的文化结合起来,丰富跨湖桥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内涵。”《湘湖·雅韵》艺术团团长闫子浩介绍。为更好地表达主题,艺术团自2024年年底开始选拔演员,连续彩排三个月才正式开演。
不仅如此,2025演出季还将围绕节日主题打造特别场次,定期推出惠民演出,通过小型文化活动与在地文化体验,让取之于湘湖山水的“爱与温暖”,通过《湘湖·雅韵》还之于这座城市和人民。
在中式山水美学中,西湖与湘湖就如同一匹双面绣:正面是西湖千年诗画晕染的工笔重彩,背面是湘湖八千年文明沉淀的写意留白。如果说西湖的《印象西湖》,将“人间天堂”的意象凝固成花前月下的水墨幻境,那么湘湖则是以《湘湖·雅韵》为针,在亚运遗产的织锦上刺出“文明演进”的时代浪潮。
《印象西湖》的创作密码,隐藏在许仙的那把伞里。它以“雨巷—相遇—离别”的经典三幕剧结构,将西湖塑造成永恒的爱情圣地,烟雨江南、恋人执伞、断桥别离,让大众对江南文化有了缠绵、唯美、略带伤感的集体想象。
而《湘湖·雅韵》的叙事原点,却是跨湖桥遗址出土的独木舟残骸。当八千年前的榫卯结构与现代亚运场馆在时空叠映中对话,一路展现跨湖桥文化遗址、良渚文明、吴越钱塘风韵、唐宋市井盛景及现代数字之城,新时期的骨耜、越王剑的青铜纹样和数字无人机同台共舞,构建跨越时空的叙事场域,使得亚运遗产不再局限于赛事记忆,而是成为催活本土文化的催化剂。
在雅韵导演组看来,落址湘湖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因为这里保留那份西湖已渐渐稀缺的“野气”——湖边允许肆意生长的芦苇,岸边日落悄悄升起的炊烟,以及在越堤旁为黑水鸡筑巢设置的“无人区”。“湘湖有着‘不像景区’的景色,这份恰到好处的‘野气’也非常契合《湘湖·雅韵》的叙事风格,大气而自然。”
“我们希望,《湘湖·雅韵》可以超越‘遗产’的维度,成为撬动湘湖未来发展、重塑定位的刻度。”湘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因此,首演当天,景区同步开放西施主题“浣纱集”,推出非遗体验、文创市集以及手作工坊等文化活动,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文化深度体验。在后续演出期间,还将联动湘湖·雅韵公园及商业街区,构建“日游园—晚市集—夜观演”的文旅动线。
当影视剧与湘湖陷入“热恋”
在横店影视城的人造宫殿与象山影视基地的武侠江湖之外,萧山的湘湖,正在以另一种姿态闯入影视创作的视野。
穿过湘湖岭隧道,沿着越王路一直深入,湘湖逍遥庄园酒店就在飞龙桥西侧。这座“藏”在湘湖的庄园,近日来随着电视剧《爱你》的热播,在微博、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上掀起了一波热议,不少网友纷纷表示:“酒店取景太美了!”“新中式风格酒店真高级!”“求同款酒店地址,想打卡入住!”
背靠茶山、面朝湘湖,中式园林叠水造景,有人说,这里是“杭州小京都”。在剧中,这里是女主角工作的地方,化身为杭市顶奢酒店。酒店设计用东方美学融合了自然雅趣,既有现代雅致的江南韵味,又有着古朴自然的禅意风格,开放式山水园林更是惊艳,松树、柳溪,一步一景。
正是这“嵌”在山水里的酒店,让它在一众选择中脱颖而出,给导演组留下深刻印象。在镜头里,从酒店大堂到独立庭院别墅,错落有致地分散在湖光山色之中,室内空间与湘湖文化和风景特色一脉相承,巧妙运用了光与影、风与声,每一个镜头里的风景都是可以截图下来做壁纸的程度。而导演采用的不固定拍摄场景,走动式的拍摄很巧妙地把造景的灵动呈现在观众面前。
“目前,我们已与《蔷薇风暴》《纵有疾风起》《请叫我总监》等多部影视剧达成合作,近期随着《爱你》的热播,湘湖逍遥庄园也迎来了咨询和订房的高峰期,尤其是在携程的酒店浏览量榜单中排名也在持续上升。”湘湖逍遥庄园酒店驻店经理张龙表示。
不仅仅是酒店,这片曾经孕育中国最早独木舟的湖泊,在影视剧中,既非仿古布景的替代品,也非单纯的自然背景板。《大宋宫词》的镜头里,掠过越王城山的残垣;《显微镜下的大明》在跨湖桥遗址取景;《春江水暖》将渔火摇曳的湖面定格成为时代切片;还有罗家坞的水杉,因《恋人》拍摄,成为年轻人的必打卡地……在一部又一部的影视作品中,湘湖悄然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文化媒介的蜕变。这场影视与湖泊的“热恋”,实则是当代文化场域中一场成功的双向奔赴。
“我们非常欢迎更多优质影视IP来湘湖取景拍摄,更多角度、更深层次去展现湘湖的美景和文化。”在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相关负责人看来,这些优质的影视剧,不仅拥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更在细节上精雕细琢,巧妙地将湘湖的自然风光、人文特色融入其中,使观众在沉浸于剧情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郁的地域文化氛围,让观众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和向往感,进而激发了他们前往剧中取景地旅游的热情。
因为某一部影视剧或微短剧而去一座城市旅游的观众们,在依据剧中的内容去探索陌生的城市时,这部剧集便成为陪伴观众旅游的“好友”,每打卡一次同样的场景便如同完成一次与“老友”的奇妙约会,就像观众们会在社交媒体上发送“get影视剧同款场景”。
更意味深长的是,随着近年来湘湖以影视镜头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附带着那些传统技艺也逐渐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被大众熟知:《国家宝藏》用XR技术让八千年前的湘湖先民“复活”,演示榫卯结构如何劈浪斩波;《风味人间》在湘湖鱼市记录“老底子”湘湖鱼鲜腌制工艺;《春江水暖》在湘湖渔村码头实拍渔民夜捕。
而这些,恰似把八千年文明谱写成动态的“湖面弹幕”,每一部在此处取景的作品,都在为湘湖这片水域叠加新的文化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