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时确诊卵巢癌,儿子仅5岁 经历3次复发,4次手术,多次放化疗
今天是世界卵巢癌日,她们静待“暖巢花开”
联谊会现场,暖巢俱乐部五位新晋志愿者(既有患者也有家属)为朱笕青教授(左四)送上鲜花。记者 金晶 摄
“我重生22年了,做了4次手术,50次放化疗!”
“我经历4次手术,1次造口回纳,35次化疗,已经重生12年了!”
“我73岁,经历6次开刀,如今还好好地活着,与癌共存!”
“我开了5次大刀,2次小刀,20多次化疗,40多次放疗,到现在14年了,什么都不怕!”
……
4月27日下午,杭州运河边,20多位女性聚在一起,参加浙江省肿瘤医院暖巢俱乐部2025年度联谊会。
她们都是卵巢癌患者,年龄最大的73岁,最远的来自内蒙古。她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已经重生了10年以上。
当浙江省肿瘤医院妇瘤外科主任、全国知名妇瘤外科专家朱笕青教授出现在现场时,在场的每个人,眼眶都微微泛红。
“朱教授是我们心中的一盏明灯。”有患者说了这样一句话。
在抗击卵巢癌的征途中,她们和朱笕青教授团队,书写了太多感人的生命故事。
丁丽 50岁 2003年确诊卵巢癌
儿子才5岁,我还能陪他多久?
28岁那年,丁丽迎来了人生至暗时刻,她确诊了卵巢癌。那是2003年, 她的儿子才5岁。
“当时去当地卫生院做了个体检,做B超时医生说卵巢有个囊肿,让我去上级医院看看。”28岁的年纪,丁丽根本没把这个囊肿往坏处想。第二天,她去了区里的医院,医生建议手术切除。
“想想就一个囊肿,切掉就好了。”很快,丁丽接受了手术。
病情严重程度远远超出丁丽的认知。术中,她的冰冻切片提示恶性,随后,医生为她摘除了卵巢、子宫和输卵管。
手术做完,丁丽上网查询卵巢癌,越查越害怕,自己原来患上了这么凶险的癌症。那种心脏停跳半拍的感觉,她至今记忆犹新。“首先想到的是儿子,他还这么小,我还能陪他多久?”
术后,医生建议化疗。方案怎么制订?丁丽需要一家靠谱的医院和权威的专家给她指明方向。她开始上网搜索,并四处打听,最终选定了浙江省肿瘤医院妇瘤外科朱笕青教授。
经过细致评估,丁丽接受了6次化疗,之后进入治疗空窗(各项指标几乎正常,不需要接受任何治疗),但她没有丝毫放松警惕,2个月一次检查肿瘤指标和血常规,一年2次CT复查。
卵巢癌的特点是容易复发,丁丽也没有逃脱这个魔咒。空窗期5年后,2008年6月,她在复查中发现CA125指标明显升高,B超提示盆腔里有转移灶,肿瘤复发了。
“别人都说癌症熬过5年就没事了,为什么还会复发。我儿子才10岁啊。”得知复发后,丁丽在医院抱着老公崩溃痛哭。
3次复发,4次手术
多次放化疗
“朱主任,复发了,怎么办?”在朱笕青教授的诊间,丁丽有些心灰意冷。PET-CT结果显示,她的肠子和盆腔都发现了转移灶。
“别灰心,有手术机会。”很快,经验丰富的朱笕青教授为丁丽安排了手术,切除转移灶的同时也切除了一部分小肠,术后安排了2次腹腔灌注、6次化疗。
这一次,丁丽度过了近9年的空窗期,对卵巢癌的认知更深,也更坦然了。但每次复查的前一晚,她依然特别紧张,这种情绪,要等到第二天下午两三点结果出来一切正常,才会平缓。“又闯过一关,陪伴家人和儿子的时间又多了,很开心。”丁丽说。
第二次复发,是2017年1月。腰大肌、肝、肠、盆腔都有了转移灶。“我以为自己没机会了,但朱主任说还是有手术的机会,但腰大肌那里的转移灶会棘手一些。”
手术很大,需要切除四处转移灶,尤其是腰大肌处的肿瘤周围神经细如发丝,切除肿瘤的同时要尽量不损伤神经,难度相当大。
在朱教授主刀下,手术顺利完成,术后,丁丽接受了7次化疗,进入空窗期。
2019年9月,丁丽第三次复发,她依然等到了朱教授的那句:“有手术机会。”
术后,朱教授建议丁丽在腰大肌这块加做25次放疗,另外再接受6次化疗,化疗结束后,开始进行靶向药治疗,2023年3月停药,空窗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