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社区咖啡甜品店主理人辰辰表示,面包盲盒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商家的报损率,是一个挺好的渠道补充。“有时候随机买了盲盒的客户还会因为体验好再到店消费,这提醒我们无论在哪个平台都要注重商品品质。”
辰辰告诉记者,其实现在一般的面包店库存都不会多。“拿我们店来说,每周都会盘点上一周的销量情况,再跟后厨进行沟通,及时调整上架产品的数量和类型。偶尔有剩下的,打折买到真的挺划算。”
专家:面包盲盒符合绿色消费理念
实际上,临期食品被包装成盲盒出售的形式由来已久。据媒体报道,2015就有丹麦公司开发了APP,将餐厅等每日打烊前的临期食品甩卖信息汇总。这款App名为“Too Good To Go”,意思是“丢了可惜的好东西”。
2021年,主打环保、拒绝食物浪费的“惜食魔法袋”在国内上线,4年来落地100多个城市,合作商家2万余家。据悉,同样定位为节约粮食、减少浪费的食品盲盒平台还有兜着走DZZ、米粒盲盒等平台,在国内一二线城市的年轻消费者群体中流行。
“盲盒的玩法已经非常成熟且多见,现在食物盲盒流行,对年轻人来说,一方面是因为比较新鲜,不仅解决有些人的选择困难症,还带给他们有趣、惊喜的情绪价值;另一方面,也表示国内越来越多年轻人在消费上观念上的变化,更追求性价比,也愿意为环保出一份力。” 嘉世咨询合伙人李应涛在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浙江工商大学管理工程与电子商务学院副院长、教授肖亮也认为,这种对临期食品的处理方式,符合当下绿色消费、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既对环境友好,也是践行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的美德。
去年3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报告指出,世界各地的所有家庭每天浪费的食物总量超过10亿吨,而与此同时,7.83亿人还在忍饥挨饿,三分之一的人类面临粮食短缺问题。食物浪费继续危害全球经济,加剧气候变化、自然环境污染。
而根据“惜食魔法袋”发布的数据,截至目前,平台拯救余量食物超过1万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3万多吨。平台还为每个店家标注环保信息,例如,Puff Pasry页面的显著位置就标示着该店累计为地球减少2.2吨碳排放。
不过,李应涛和肖亮同时提醒,食物盲盒与其他盲盒不同,食品安全的红线不可碰触,商家在避免浪费的同时应该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售卖时食品在保质期内且符合安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