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图库>杭州影像
一座城市的“倒影” 杭州地下城雏形初现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11-23 08:56:11 Tue   

城市发展的必然

“要深度了解地下空间开发和建设,要问的一个问题是,一座城市可不可以没有‘地下城’?”作为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一名资深工程师,赵立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地下城”的不同视角。

在他看来,通过地上、地下空间的一体化发展,地下空间有效解决了城市地上空间不足的问题。如果城市本身是低密度属性,对地下空间的利用没有需求,可以不开发地下空间,但当城市密度达到一定程度、需要释放地表空间时,必然就要把一些辅助性功能放到地下去。“它是城市集约化发展的一个结果。一个高品质的城市地下空间系统,也是现代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赵立维说。

纵观杭州地下空间建设开发的进程脉络,与城市人防需求、地下基础设施需求和城市开发建设进程密切相关。

2012年,伴随着浙江省首条地铁——杭州地铁1号线的开通试运营,全省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工程同步启动。杭州作为主战场,正式打响五年治堵攻坚战,交通大动脉日益往空中与地下发展。

也正是这一年,杭州市成立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地下空间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杭州市建委地空处一级主任科员陈艳萍介绍。

自此,杭州地下空间建设搭载着轨道交通推进,从点到线,并依托地铁站点与周边地下空间互联互通,飞速发展。截至今年11月中旬,杭州市地下空间开发总量已突破1亿平方米,目前已形成“一城五轴、三主八副、十一片”的地下空间系统,初步具备了一座“地下城”的概念。

“出了地铁站台,不用再出地面,直接走地下通道就能到来福士。”自去年年初,在杭州市钱江新城来福士大厦上班的钱芸早上可以晚起15分钟。27个典范项目之一杭州地铁市民中心站,是地铁4号线、7号线换乘站,位于钱江新城CBD核心商业区和行政办公区,不仅打通了其北面前往来福士大厦的通道,还与周边砂之船、高德置地、迪凯银座等商业综合体以及市民中心无缝对接,在1.5公里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地下循环体。

“据初步统计,每天超过两万人通过地铁市民中心站各个出入口直达办公楼,从市民中心过钱塘江到奥体的时间缩短到3分钟,并且可以直达萧山国际机场,为出行带来极大便利。”钱江新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地铁建设带动杭州市地下商业等公共空间迅速发展,杭州地下空间的综合化功能利用迅速提升。据杭州市建委数据,自2016年开始,在当年完工的地下空间开发建筑面积中,用于商业、市政等其他功能的均占了50%左右。

“对于市民来说,地下空间有了商业的植入,才会有‘地下城’的感觉。”陈艳萍告诉记者,伴随着轨道交通的延展,“地下城”也在不断生长,品质感也将越来越强。

“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虽然没有可学习的模板,但有可以借鉴的开发模式。”赵立维翻开一份资料,用红笔重重画出里面的案例,“我们正在推广的一体化开发模式,就是雄安新区、广州琶洲等地下空间建设领军地区的最鲜明特色。”

位于杭州钱江新城二期的连堡丰城,就是一座超大“地下城”。整个空间串联起地铁9号线御道站、五堡站、六堡站、七堡站,集地下公共空间、地下基础设施及地下交通设施于一体,构建起地上地下“双城系统”,将呈现全新的深度生活方式。

“还有西站枢纽、奥体博览城等,这些精品项目与大家见面时,或许市民群众对‘地下城’的感觉又会更加深刻一些。”陈艳萍说。

愈发“深入”之后

城市越来越“深”,也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和挑战。

杭州在规范发展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方面,也一直在不断探索。近年来,杭州相继颁布实施《杭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杭州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杭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实施办法》等政策,为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力保障,其中不乏创新突破之举。

“比如,就商业项目建设地下连通通道来说,之前因为没有政策依据,部分连通通道建设因超出商业项目批准用地范围难以实施。”杭州市建委地空处负责人说,“但现在我们制定了《杭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实施办法》,明确了地下通道的公共属性,在经过相关部门联合论证、审批后,可以办理划拨供地手续,为企业建设连通通道解决了政策障碍。”

更多探索在路上。今年7月,在杭州西站枢纽雨棚上盖项目“交地”当天,杭州市规划资源局余杭分局向开发单位同步发出了该项目两处“地上空间”建设用地的三维不动产权证书。“这是全省首本‘地上空间建设用地三维不动产权证书’。”杭州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说,“这给了我们一个思路,在地下空间的分层开发中,我们也可以用三维坐标的形式,给地下空间办理不动产权证书。”

这样一来,就把过去很模糊的空间变成一种资产,然后确权,不仅可以推动社会资本的进入,也让其有成为资本的可能性。

不过,在专家看来,包括杭州在内的很多城市,地下空间建设依然存在许多短板,譬如地下空间资源浪费较为普遍,尤其是浅层资源未能合理利用;科技创新、信息技术服务、前沿技术、智力培育等地下空间专业核心竞争力投入不足。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教授曾表示,这其中,城市地下空间的“数字短板”显得尤为突出,以致在地下空间治理体系建设、规划建设、数据化信息化管理建设方面都受到影响。

为补上短板,目前,《杭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2021-2035年)》正在编制中,将作为今后指导杭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的总体框架。

“杭州的地下空间建设将从关注空间发展转向为关注资源管控,结合浅、中、次深、深层四个开发层次,建立地下空间资源管控。”陈艳萍告诉记者,地下空间规划也将从常规管理转向智慧管理,通过科技、数字手段解决地下空间规划、建设、审批、管理、运维、监测,特别是逐步完成地下空间资源普查,建立3D信息网;还将结合城市大脑优化地下空间的运营,建立智能监测系统。

目前,杭州正在积极推进住建部全国首批“新城建”试点城市建设,开发“地下隐患智治系统”,已完成实验区约103.65平方公里三维实景底图,率先在试点地区实现地下隐患因子全部三维可视。

而放眼全省,一张事关地下空间安全的监测数字化“大网”正在推进建设过程中,要补上的,也正是城市地下空间的安全短板。

“城市地下市政设施底数不清、状态不明、部分设施建设标准不高,管理上涉及诸多部门,各部门监管边界不清、信息孤立。”省建设厅城市建设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硬件符合标准的前提下,地下空间的治理极度考验着城市的运行管理水平。

该负责人表示:“‘城市生命线及地下空间综合治理’数字化应用场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设立起来的。聚焦重大安全问题、重大民生问题,从城镇燃气、城市内涝、路面塌陷等市政公用领域,我们正在搭建省市县联动、部门多跨协同、软硬件结合的城市运行安全监管体系。目前,这个应用场景正在试点,未来将在全省铺开。”

相信一座更好的“地下城”,正在不断构建中。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记者 吴佳妮 方臻子 见习记者 王柯宇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