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图库>杭州影像
绢纱绮绫缎罗锦缂——在杭州 读懂丝绸里的中国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07-17 08:37:35 Sun   


毛领皮衣

杭州与丝绸之府

杭州在清代被定为“六大绸都”之一,清代江南三织造中的杭州织造在顺治初年于明代杭州织造局的旧址上重建后,生产数量逐渐登顶。

如今,杭州还拥有全国性的丝绸专业博物馆——玉皇山脚下的中国丝绸博物馆,以丝绸文物收藏、研究、鉴定、修复和保护,丝绸文化宣传、教育为主要职能。

世界丝绸看中国,中国丝绸看杭州。

杭州素称“丝绸之府”,自古迄今在中国丝绸历史文化和丝绸生产贸易中都具有重要地位,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

杭州丝绸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那时,杭州的先民就已能种桑、养蚕、织帛和制造原始的缫丝工具。

南宋时,杭州市内呈现“机杼之声,比户相闻”和“都民女士,罗绮如云”的盛况。植桑、饲蚕、缫丝、织绸,丝绸产业链开始形成,“丝绸之府”自此闻名天下,当时杭州丝绸生产已占重要地位。

据《梦粱录》《武林旧事》《都城纪胜》等典籍记载,当时,杭州城内的工商业有414行,其中尤以丝织业最为兴盛,所产的缂丝、纻丝和绫、罗、锦、缎名扬海内外。

除了有大量的民间作坊外,杭州还有绫锦院等规模较大的官营工场。南宋绍兴年间(1131年-1162年),在杭州设官营织锦院和染局,雇工匠数千,置织机数百张,年产七八万匹,作赏用品。

宋以后,随着中国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从杭州、广州、泉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航路日益发达,越走越远,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人们把这些海上贸易往来的各条航线,通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修复室内文物修复师正在修复纺织品文物

我在国丝修文物

2022年,是中国丝绸博物馆建馆30周年,也是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正式挂牌10周年。寻找丝绸起源,修复丝织品文物,是他们的一项重要学术命题。

在那些碳化、灰化、泥化、矿化的遗迹遗物中,如何用科技的力量找到丝绸的痕迹?

作为“2022丝绸之路周”重要展览之一,“华彩重现: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成果展”正在中国丝绸博物馆纺织品文物修复展示馆二楼展览,从中可以找到答案。

展览以科研基地历年保护修复的纺织品文物为载体,展示传统修复技术及现代科技手段在纺织品文物保护中的协同应用,以此回顾、总结科研基地历年工作,从而促进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的高水平发展。

以时间为脉络,分为起源(仰韶时期)、交融(北魏)、雍容(唐)、清雅(南宋)、月华(明)、流光(清)及溢彩(西方19-20世纪)等七个单元,每单元展示不同形制的纺织品及其修复方法。

在二楼展厅,观众除了看展,还可以透过玻璃看到一楼的修复室里,文物修复师们正在修复一件件纺织品文物。

2010年10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落户中国丝绸博物馆。其研究方向为纺织品文物保护科学认知和关键技术研究、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传统染织工艺及服饰复原研究。

经过多年的修复实践与探索,纺织品科研基地针对不同特点和不同保存状况的纺织品文物,逐渐形成了一套多元化的修复模式。

修复方式主要分四种,针对大部分纺织品文物采用传统针线缝合加固方式;部分糟朽纺织品使用绉丝纱包覆;针对脆弱丝绸文物采用丝蛋白加固技术;针对无法实施缝合加固的纺织品尝试胶粘剂加固技术。

华彩重现: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成果展

时间:即日至8月28日9:00-17:00,周一12:00-17:00,节假日照常开放

地点:中国丝绸博物馆纺织品文物修复展示馆二楼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余夕雯 摄影 陈中秋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