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松书院
传说梁山伯和祝英台读书的地方 500年前曾是浙江最高学府
来都来了,隔壁的万松书院也值得一去。
说到万松书院,很多杭州人心里都已经默认它是一处爱情文化地标。相传,梁祝同窗三年就是在此结下情缘。
现在,这里又成了著名的公益相亲角,每周六上午都会有热闹的相亲会举行。
实际上,这座有着500多年历史的书院,曾经是浙江最高学府。它的历史文化内涵,远不止有梁祝与爱情。
梁祝雕像
万松书院的前身,是唐贞元年间的报恩寺。明代弘治十一年(1498),浙江右参政周木在报恩寺遗址上改建,因白居易《夜归》之“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的句意而得名万松书院。
康熙御题“浙水敷文”石碑
清康熙十年(1671),巡抚范承谟重建,改称“太和书院”。五十五年(1716),康熙帝赐“浙水敷文”额,因此更名为“敷文书院”。万松书院历来被统治者所重视,清康、乾两帝屡次御驾亲临,政治地位颇高。
大成殿
雍正十一年(1733),被赐为省城书院。以后更以齐备的祭田祭器、完备的学规章程、丰厚的藏书而位居杭城四大书院之首(另三个为崇文书院、紫阳书院和诂经精舍),成为浙江省最高学府,学生遍及全省十一府,造就了无数人才。
清代后期,书院屡修屡圮,最终因为位置偏僻而生源骤减。到了光绪十八年(1892),浙江巡抚叶赫崧骏和布政使刘树堂筹款购屋,将书院迁至葵巷,更名为“敷文讲学之庐”。原院舍修缮后作为古迹加以保存,后因年久失修而倒塌。2002年,杭州市人民政府按明式旧制在原遗址上重建书院。
仰圣门、毓粹门、明道堂。
复建后的万松书院,有不少仿古建筑。标志性的“品字”大牌坊、仰圣门、毓粹门、明道堂、大成殿、“万世师表”平台等都分布在中轴线上。
除此之外,还充分利用“梁祝传说”内容,在书院外围建造了梁祝书房、观音堂、双照井、草桥亭、浣云池等景观。
气势壮观的“品”字牌坊,分别代表着书院历史上三个重要时期——明代万松书院时期、清代太和书院时期和敷文书院时期。3座石坊排列成“品”字,包含着“做人要有人品,为官要有官品”的寓意。
“梁祝”十八相送经典场景之一的“双照井”,就在写着“敷文书院”一块石坊后的平台上,沿着台阶走十来步就能看到。
据说,当年在井前,英台指着水中的倒影对山伯说:“一男一女笑盈盈”。有点不解风情的山伯恼道:“你怎能将我比女人?”
再说大成殿,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的语意,赞叹孔子的思想已经到了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大成殿是师生们祭祀孔子及历代儒家先贤的地方,历史上也称作过“孔子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