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杭州影像
一个湖滨商业圈 半部杭州近代娱乐史 胜利剧院回来了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1-19 10:11:54 Fri   

开业剪彩请来阮玲玉 戏院门口字眼醒目:票已售完,明日请早

阮玲玉的出席,是当时联华大戏院开业宣传的大招。

这也是当时电影院开业最常用的手段,明星剪彩加上其主演的电影作为开幕影片。比如1931年底,位于青岛的山东大戏院开业,就专门请来影星胡蝶主持剪彩,开幕电影便是胡蝶主演的《歌女红牡丹》。套用这一模式,联华大戏院的开业,请到的是阮玲玉。

阮玲玉的事业和爱情,都有杭州见证。1933年拍《城市之夜》的时候,剧组到杭州拍摄,唐季珊提前赶到,鞍前马后表忠心,众人调侃起来,唐季珊还推说自己是在龙井有茶叶生意。阮玲玉的另一部代表作《香雪海》,外景拍摄地就在杭州的超山。

1935年1月18日,《东南日报》头版被联华大戏院开业消息承包。阮玲玉的名字与照片,占据了最醒目的位置,开幕片是她主演的《神女》——“联华影业公司最新出品”“是十字街头千万可怜虫的哀鸣,是一部凄绝尘寰的大悲剧;俱妖娆之体,赋纯洁之魂,人间圣母!处无告之境,遭冷酷之诮,忍气吞声!看此片面不感动者,绝无其人!”作为无声电影,《神女》在当时属于“神作”,联华大戏院的票务采取分售制,一个上午就全部卖完,开业当天戏院门口手写看板上的字眼非常醒目:票已售完,明日请早。

这次剪彩亮相,也是阮玲玉生前最后一次大型亮相。不到两个月,1935年3月8日,阮玲玉在服用过量安眠药后身亡。顶流女明星,选择陨落。消息一出,全国震惊,刚刚开业的联华大戏院,也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阴影。

上海大亨参与投资 见证了中国电影最初的崛起

“1935年1月,由上海联华影业公司与杭州商人合资新兴建的联华大戏院开业,这就是浙江胜利剧院的前身。”这是关于胜利剧院历史中经常引用的一段史料。有一个说法,这个杭州商人姓杨,据杭州市志记载,“联华大戏院(今胜利剧院),由上海联华影片公司张啸林、吴邦藩等与杭州地产主杨东升合资新建,设沙发座椅1170座……”查询杭州市档案馆资料,得到一条1945年联华大戏院的续约合同记录,合同显示:总经理和董事叫陶伯逊,经理叫孙时厂,业主则为杨东升、杨升元。

吴邦藩与陶伯逊都是当时的电影实业家及制片人,代表联华影业公司。张啸林就有点吓人了,作为民国初年知名的江湖大佬,他在加入青帮之后,与黄金荣、杜月笙并称为“上海青帮三大亨”。上海人还有一个说法,叫做:黄金荣爱钱,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张啸林在杭州拱宸桥一带长大发家,拱宸桥也因为他,一度是青帮活动的重要据点。

联华影业公司是中国电影史上绕不开的一个名字。它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好几部作品。在“西洋影戏”一统江湖的情况下,当时的几位电影人罗明佑、黎民伟等人于上海创立了联华影业公司。想要对抗美国的好莱坞,讲中国人自己的故事,联华影业在拍片速度上马不停蹄,以一系列作品迅速占领市场。联华影业出品的电影《故都春梦》正式上映时,宣传语即为:“复兴国片之革命军,对抗舶来影片之先锋队,北京军阀时代之燃犀录,我国家庭生活之照妖镜。”

联华影业采取在当时很先进的分约制,无论是导演、演员还是编剧,均可以与联华签订单片合约,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而投资电影院,自己走发行,又是走在了时代前列。作为唯一以联华命名的电影院,联华大戏院在杭州的开出,寄托了联华对国片复兴更多的期望。阮玲玉的《神女》在联华大戏院开幕连映16天后,接下来的片单为《大路》《桃李劫》《风云儿女》《自由神》《新女性》《都会的早晨》《三个摩登的女性》《生之哀歌》等,均是当时十分开启民智的进步电影。也是在联华大戏院开业的这一年,制片人陶伯逊带着联华摄制的《渔光曲》和《大路》去苏联参加国际电影展,让《渔光曲》成为第一部在国际影坛获得荣誉的中国电影。

和当时其他实业一样,联华大戏院的兴盛在日本侵华的1937年戛然而止。广为流传的一张联华大戏院的老照片,是1938年侵华的日本官兵观看日本来的演艺团体在做漫才(日本一种类似相声的表演艺术)表演。而后,这座承载了国片复兴希望的戏院,被日军强占,先是改名为“东和剧场”,后面又改为中华大戏院,专门放映日本电影。因此,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戏院改名为“胜利”有着别样的意义。

梅兰芳在这里连唱七天 一场《霸王别姬》 卖了6000多张票

两年的修缮,并未对胜利剧院做太大的改动,它依然是曾经的模样。

“主要是消防设施改造和部分结构的加固工程,所以胜利剧院虽然表面改动不大,实则更稳固更先进也更安全了。”胜利剧院的总经理朱耀强介绍,这次修缮后的胜利剧院拥有622个座位,同时保留大厅的电影放映功能。从模样上来说,依旧是“大家记忆中的胜利剧院”。重装之后的剧院,多了一面海报墙,提醒着大家胜利剧院的历史地位:这是浙江省唯一一座在原址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经营时间最长、接待演出团体最多的专业剧场。海报上的人物都是“大明星”:梅兰芳、盖叫天、马连良、荀慧生……还有一张年轻时候的茅威涛,在“越剧皇后”姚水娟、袁雪芬、尹小芳这一排前辈姐姐们面前,今年61岁的茅威涛,也只能算是小妹妹。

1935年,梅兰芳来杭州为赈济浙江水灾的灾民以及杭州乞丐收容所进行救灾义演,为期7天共8场演出,都在联华大戏院。天天加座场场爆满不说,最后一场《霸王别姬》演出前,一口气售出了6000多张票,是当时戏院座位容量的6倍。《东南日报》还记载了一条追星趣事,梅兰芳在杭州演出期间,一位上海来的邵姓粉丝,约莫长得有点像梅兰芳,在官巷口六聚馆吃面的时候,被大家误认为是梅兰芳,结果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来了一群人大肆围观吃面。这位邵先生仓皇而逃,不过却因此也被梅兰芳记住。在最后一天的欢送会上,梅兰芳专门寻到他合影,照片就登在《东南日报》上,标题则为“真假梅兰芳”。

在大厅用海报“炫富”这个传统,胜利剧院一直有。剧院的老员工们还记得,胜利剧院一度也是杭城最红的地标电影院,上世纪50年代,胜利剧院的大厅把赵丹、秦怡、王心刚、王晓棠、韩非、王丹凤、孙道临、祝希娟等十二位明星的照片排成一排,影迷也是如当下的粉丝一样,纷纷尖叫着来打卡。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高华荣  编辑:方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