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杭州影像
这个距离杭州武林广场半小时的老街 每个弄堂都有它的故事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2-04 09:08:15 Sun   


455cd4376624fe60708bfe9cc9cc731e_rB4AiWW-qVWAayBdAAKttBX76_A318.jpg

义桥老茶馆 

69c7529264a7a05e3a9cf348e142b9d0_rB4AiWW-qWyAE5UYAAN-W_rfhOA237.jpg

街上的钟表铺

义桥最早记载于宋代 清末民初尤其繁盛

义桥在浦阳江东侧,往北不远就是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三江汇流处,所以是个交通要道。

据说,从明代的成化年间(1465-1487年)开始,由于浦阳江改道流经义桥,义桥北面的渔浦古埠逐渐衰落,义桥便取而代之,成为一个新兴的集镇。

到了清末民初,是义桥商业的全盛时期,老街的直街和大小巷弄开设着各类的商行、店家、作坊、驿馆、酒楼、茶肆,大大小小有300多家,可见当时的热闹和繁华。

义桥镇的名字来源于镇上的一座桥,那座桥最早也叫洞桥,是一个石拱桥,桥洞呈圆弧形,是以前人们通行的要道。

至于这座桥名字的来源,传说古时候优罗山下有一家人,孩子不满周岁父亲便重病去世,留下这对母子,寄居寺庙,靠四邻八方的人接济度日。

不久母亲也病重,临终前对孩子说,不要忘记救济他们的好心人,长大后要有仁义之心,要懂得感恩。母亲也离世后,孩子边靠人们救济边读书,后来他考中秀才,当起了塾师。为报答大家,秀才用多年心血在小河上建起洞桥,于是这座桥也被称为义桥。

义桥最早的记载始于宋代,是渔浦文化的“发源之地”和浙江省最早的“中华诗词之乡”“浙东唐诗之路”起点。

4959f6f7ee75aa0a9aabc498a355e310_rB4AiWW-qWqALTJdAAJ2OBWum5k453.jpg

653553d733cc1c7f4a5dcd6cc8d2a632_rB4AiWW-qW2AKOQUAAL_m92bJZo691.jpg

原生态的老街

适合慢慢品味它的味道

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义桥大街为什么叫大街?

那或许是因为义桥曾经的繁华,曾经窄小的街巷里头人声鼎沸、摩肩接踵,而这条“宽广”的街,也曾经商铺林立,自然就成了大街。这个过去因为水路繁华起来的小镇,如今重回平静。宁静到即便是在修补鞋的小摊,也会有许多老人,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

义桥“老街”基本没有商业化,是非常原生态的街,游客很少,适合慢慢走,慢慢拍照,慢慢品味。也因为没有商业化,所以餐饮较少,游逛时长大约一到两小时。

在义桥,我还遇到一个老茶馆。这个面积并不大的茶馆,共有3个小间,可以在这里喝茶,也可以在这里打麻将。经营这家茶馆的,是75岁的汪大伯。他说已经在这里做了30年了,2元钱可以喝茶,5元钱可以打半天麻将。茶馆的墙上挂着《都市快报》,茶客们喜欢在这里,喝着茶,翻着报,慢悠悠地过上大半天。

义桥大街 义桥在浦阳江东侧,往北不远就是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三江汇流处,自古便是交通要道。义桥最早的记载,始于宋代,是渔浦文化的“发源之地”。明成化年间,浦阳江改道流经义桥,义桥开始成为一个新兴的集镇,清末民初是义桥商业的全盛时期。如今的义桥大街,是一个没有过度商业化的原生态老街,适合慢慢走、慢慢拍照、慢慢品味。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夏阳 文/摄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