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杭州影像
萧山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破8万元 村民收入首破5万元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3-13 09:03:34 Wed   

村民收入何以破“5”

我们可以再次对比一下数据。

2023年,萧山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2719元。而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691元。此外,上海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988元,北京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358元,广州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607元……对这些一线城市而言,攀上5字头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回顾萧山农民收入的历史发展进程,从2006年萧山区农民收入破万元,到2012年超2万元,2016年突破3万元,2019年突破4万元,再到如今,破“5”之路萧山花了快20年。

从人均一万到两万,萧山用了6年,而之后每迈上一个万元台阶,萧山平均只用了三到四年。

用时缩短的背后,是近年来在“千万工程”引领下,萧山不断打出“促共富”组合拳,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路径,持续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共同富裕注入新内涵。

如今,萧山的农村早已有着不一样的样貌。如临浦镇的横一村,依托绿色+农文旅模式,重构乡村新型生态经济、农田新型业态经济,让农田、乡村产生多重价值;戴村镇沈村村充分挖掘村庄历史文化,打造红色研学路线,引进三清园户外运动公园等多个旅游产业项目;楼塔大同二村借势文化赋能,创新推出“禾伙人·乡里乡亲”计划,不断激活的“美丽经济”……

在推进“千万工程”实践中,美丽的乡村底色、现代的产业形态、包容的文明乡风、配套的公共服务、共享的幸福生活正照亮着萧山广袤农村。

与此同时,农民致富创收的方式也正发生着变化。

农业增收致富的渠道拓宽了

拥有耕地面积近3.5万亩的益农镇,是当之无愧的农业大镇。

镇龙殿村有近三分之一的农户种养水生植物,凭借种、养、销水生植物,村民们的钱袋子逐渐鼓了起来,农户户均创收达10万元以上。

还有三围的芹菜、利围的大蒜、星联的霉干菜、东联的稻鳖、东村的稻鸭、久联糙米、东沙鱼腥草、沙地瓜……都是农民手里的“致富宝”,小有名气。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一方面,种植规模扩大了,产量提高了。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农民的销售渠道也扩宽了。益农以共智富农业电商园为载体,挖掘本地直播带货“网红”,借助新媒体宣传推荐,持续擦亮益农农业金名片。同时牵手无忧传媒,引导村民们拿起直播“新农具”,端起带货“新饭碗”,从田间地头走上数字屏幕,通过电商直播等方式,帮助本地特色农产品走向世界各地。

乡镇工业经济发展带动村民增收

吉达汽配是扎根楼塔多年的乡土企业,这里有着不少镇里的员工。杨素红便是其中一员,她在吉达汽配已经工作了有15年。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聪明好学,勤于钻研。公司让她学了冲床技术,现在的她已经成了业务能手,还屡屡在全区的技能比赛中斩获奖项,目前,杨素红每年能拿10万元以上,这笔收入大大改善了她的家庭生活条件。

无论是老牌萧企,如益农的荣盛、衙前的恒逸、瓜沥的航民、戴村的九龙等,还是近年来新引进的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的新兴企业,如河上的科百特、红山农场的美迪西等,这些萧山乡镇的企业都帮助了不少村民就业。

还有浦阳谢径安·传化和美乡村正式启航,首个落地项目“生态农田共富项目”直接带动当地村民就业3200余人次,累计增收367万元;进化强村公司先后承接集镇农贸市场经营、镇村河道保洁,打造“进化飞鸡”品牌,实现营收超千万元……

乡村资源的“变现”方式更多元

近年来,不少乡村项目的落地,也盘活了农村居民闲置的农房和宅基地。

如河上镇“东山精品民宿集群”项目便依托于东山村金坞自然村传统村落核心区块,利用村集体收回的老宅进行修缮改造,着力打造一个集休闲住宿、会议论坛、民俗体验、餐饮观光、亲子研学等场景于一体的全省精品民宿集群。

同时运营方和村集体还“约定”利益分享机制——“保底+分红+就业”。即运营方每年给村集体100万元保底租金,同时750万元以上营收部分的20%分红给村集体,劳动力的就业和农产品的购买优先使用东山村的资源。

这样的模式也给村民注入了“强心剂”,让他们对于未来的发展充满着希望。村民们相信,往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来源:萧山日报  作者:文/记者王俞楠 摄/首席记者唐柯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