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杭州影像
《名城视窗》⑯ 寸土生寸金 ——杭州探索“工业上楼”积蓄发展后劲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7-02 08:15:53 Tue   

作为破解工业用地难题、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的新路径,近年来,“工业上楼”模式已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并陆续推出相关政策和实施细则。

年初召开的杭州市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工业功能区有机更新三年行动计划,“工业上楼”成为行动目标之一。

5月8日,杭州《关于推进“工业上楼”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试行)》)正式实施。杭州为何探索“工业上楼”,工业如何“上楼”,“工业上楼”后有怎样的发展空间?

004be20674bbe34b1ffcd40112be8fcd_resize,w_640.png

青山湖科技城鸟瞰

■ 为何建?

向上要空间 提升经济密度

占地面积不变,单位产值倍增——“工业上楼”把平面的工厂升级成“立体工厂”乃至“摩天工厂”,实现“向天要地”,打开了破题的思路。

记者走进临安青山湖科技城博尔玛(杭州)智创基地项目施工现场时,只见火力全开,一片繁忙景象,这是临安积极探索“工业上楼”模式的一个标杆项目。

传统的厂房多数为单层,部分的所谓多层厂房,往往只是切割了不同的生产功能区,产出效益并没有实现倍增。而博尔玛正在建设的四幢8层厂房,将“层层皆首层”的创新理念导入其中,匠心独运地在四幢厂房中间构建了一个可供17米集装箱货车到达每层的环道及装卸货平台,进出厂房的设备和产品可自如地在每层厂房上下进出,“使用体验”都能像单层厂房那样自如。

75afa810101297c784810069fd216192_resize,w_640.jpg

d5cf27d524b39c1f1449607ab05d1911_resize,w_640.png

博尔玛(杭州)智创基地效果图及内部厂房装卸货示意

从平房到大厦,用高楼作工厂,“工业上楼”绝非简单的厂房堆叠。这是一套生产空间从平面到立体转变的系统工程。建筑的面积、层高、跨度、承重、抗震等,是高端制造型企业入驻时必须要考量的问题。

“‘如何通过空间的优化让企业降本增效并做到土地集约利用’这个解决方案,我们在两年前就开始深化构思了。其间,优化更改了近百稿方案,直到去年才把方案落地在青山湖科技城。”博尔玛(杭州)智创基地总经理刘阿巴罗介绍,每一层都变成了首层,让每层上的项目和企业都能像在单层厂房里那样各自运行,相当于把亩产提高了8倍。

向上要空间,提升经济密度。目前,国内工业用地的“顶格”容积率约为3.0,而博尔玛以5.0的超高容积率创造的工业建筑形态,放眼全国,都非常稀少,也为杭州“工业上楼”给出了“新解法”。

每一寸空间要素在“进”“退”之间,都蓄势生长着下一个城市能级晋档升级的新支点。

随着城市进入“内涵式”发展新阶段,“工业上楼”不仅是杭州主动适应数字经济和新型工业化融合发展新要求的积极行动,也是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节约集约型转变的重点举措。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杭州,企业“登高上楼”,向上要空间,将不断提升亩均产出,真正实现“寸土生寸金”。

“过去20年,杭州从‘西湖时代’过渡到‘钱塘江时代’,城市用地经历了一轮规模扩张,但这样的‘增量依赖’态势不会一直延续。”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杭州将实施全面节约战略,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以低效用地盘活为重点、以节地模式创新为支撑,推动城乡发展从资源要素增量依赖向存量挖潜转变,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助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

■ 怎么用?

创新有地可“落” 打造“智造空间”

2月22日,“视谷之窗”产业综合体正式开建,这是浙江首个“工业4.0+工业上楼3.0”双首层项目。“视谷之窗”产业综合体位于湘湖未来产业社区,是“中国视谷”窗口园区核心启动园区,总投资约20亿元,占地68亩,包括物联网产业园和增材制造产业园。

用低成本的产业空间,换高品质的制造业发展。“工业上楼”远不止“拉上楼”那么简单。它不仅仅是厂房的堆叠和生产线的搬迁,更是从平面到立体生产空间的演变,是空间安排、功能布局、机制设计上的创新。在产业发展上,中国视谷将通过打造一个数字安防旗舰产业,重点发展“自动驾驶、工业视觉、医学影像、智能生活与办公”四条标志性产业链。

未来,这里将建设集研发、小试、中试和产业化空间为一体的创新型产业综合体,打造杭州视觉智能产业重要的“孵化器和加速器”。

为高端制造业腾出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建筑空间容积率,让创新有地可“落”,打造“智造空间”,成为杭州推进“工业上楼”的主要动力。

“‘工业上楼’,是推动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打造高品质工业新空间,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一项重要举措。”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实施意见(试行)》明确了我市“工业上楼”项目要求:应符合产业空间高集聚、土地利用高集约、服务配套高共享“三高”导向,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且能承载研发、设计、试验、检测、生产及相关配套服务等功能,促进产业链强链补链,助推五大产业生态圈企业集聚发展等。

纵向拓展产业空间,不仅可缓解土地资源紧缺、用地成本高等难题,而且“工业上楼”后,由于产业相对集中,形成的集聚效应也将成倍放大,从而形成新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沿时代大道向南行至冠山脚下,有一处建筑群如山体堆叠,与周边河流、绿地等巧妙地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该处建筑群就是荟鼎智创中心(第一工业综合体),该综合体位于滨江区智能智造小镇,是滨江推进空间布局和土地集约利用的新改革,也是滨江首个为专精特新企业精准供地的工业综合体。

3bcc1cd6b09d8f00436c00c284448d51_resize,w_640.jpg

荟鼎智创中心

小空间谋大发展,高新区(滨江)区划面积72平方公里,其中23%是水域和林地。建设工业综合体,向天空要产业空间、供地供楼双轨并行,是滨江破解空间制约难题,做强产业腰部力量的重要一招。

不仅仅是高新区(滨江),对于杭州而言,“工业上楼”其实是留住制造业的一条出路。根据《实施意见(试行)》,未来5年,杭州将重点支持符合五大产业生态圈重点细分赛道的头部、龙头、“链主”及其关联企业“上楼”,实现上中下游产业布局从“分散”向“集群”转变;支持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共建共享园区配套设施,逐渐实现中小企业空间保障从“供地”向“供楼”转变。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郑莉娜 管光前 刘园园 叶佳裕 受访者供图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