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杭州影像
劣质 “电子榨菜”下架!微短剧未来之路在何方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9-13 09:18:08 Fri   

一位微短剧制片人介绍,有些影视公司、MCN机构批发式跑量微短剧,目的是为了赚取制作费,根本不关心质量如何。此外,业内“融资骗局”时有发生,个别承制方敷衍应付,最终拍出的微短剧内容粗制滥造、价值观不正。这些问题就主要集中在小成本制作的微短剧。

为了进一步规范微短剧行业,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发的《关于微短剧备案最新工作提示》,今年6月1日起,微短剧按照总投资额度被分为三类,采取分类分层审核,投资额度在100万元以上的“重点微短剧”归广电总局审核,30万元到100万元之间的“普通微短剧”归省级广电部门审核,30万元以下的“其他微短剧”归播出或为其引流、推送的网络视听平台审核。

微短剧《红豆生南国》剧组正在临影厂拍摄。潮新闻记者 吴越 摄

潮新闻记者了解到,市面上九成以上的微短剧投资额均在30万元以下,比速度、抢时间、出产量、博眼球,是不少低投资微短剧奉行的“以小搏大”准则。这也意味着各个平台需要直面劣质乃至有害微短剧,并担负起艰巨审核工作。

那么,作为商业属性明显的平台,审核尺度又该如何把握?

“头部网络试听平台会对微短剧进行七道审核,审核由AI与人工审核相结合,但是在一些在小平台,审核相对宽松,问题也比较突出。”一位制片人建议,低成本投资的微短剧数量大、问题多,审核尤为关键,需平台加强自律,严格把关。

如今,“普通微短剧”监管在很多地方也被列入常态化工作。以浙江杭州为代表的微短剧发展支持地,其下辖临平区、余杭区和西湖区已经设立微短剧审查分中心,为微短剧前期剧本、后期制作、出品,进行全周期把关。

“卷质量”才是硬道理

随着行业监管快速收紧,一批批微短剧下线释放重要信号,微短剧正在告别野蛮生长期。业内普遍认为,2024年,是有害、劣质微短剧加速出局之年,这也在倒逼微短剧市场走向规范、优质化。

步履不停(南京)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制片人王森,经常来浙江杭州拍摄微短剧。他看到当下,微短剧的优胜劣汰愈发明显,“前几年大家都知道微短剧赚钱快,争先挤进来,今年身边拍微短剧的朋友明显在减少。”

王森说,随着微短剧产量提高,受众对作品要求也在提高,他相信精品微短剧才是制胜王道,“粗制滥造走量,还不如认认真真打磨一部剧。”

微短剧《红豆生南国》剧组,导演正在把关拍摄质量。潮新闻记者 吴越 摄

王森庆幸,“自己的这条路走对了”。今年,其公司拍摄制作的四部微短剧登上微短剧热播榜单前十。“我们每部拍摄成本40万元起步,从选剧本到制作完需三四个月时间。”他说,市场已经证明,优质微短剧才有长久生命力。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微短剧未来的风向是监管和繁荣并举。严格审核、市场竞争挤压劣质微短剧生存空间,同时浙江多地出台设立超亿元的奖金扶持,以刺激创作更多优质微短剧。

此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也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微短剧管理实施创作提升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把微短剧与网络剧、网络电影按照同一标准、同一尺度进行管理,准确把握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传播规律,不断健全事前事中事后全周期管理机制,奖优惩劣、激浊扬清,推动网络微短剧传播秩序持续规范、内容质量稳步提升。

“微短剧发展经历了野蛮生长的萌芽期、纳入监管的发力期、渐入精品化的成熟期三个时期,现阶段需要涌现精品代表作,引导行业可持续发展。”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研究院院长、媒介融合与艺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关玲认为。

“目前微短剧数量远远满足不了观众需求,市场存在空白。除了监管,还需要对内容创作进行正面引导。”张聪聪表示,制作“小而美”的微短剧,把好内容导向,让人看到美好,这是创作微短剧的主旋律。微短剧需要不断探索精品化、专业化发展之路。

(应受访者要求,本文陈欣、李薇、白莉莉为化名)

来源:潮新闻  作者:执笔 吴越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