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杭州影像
“好苗子也在帮助我们提升水平……”35年间,“冠军教头”见证孩子们从“摇篮”走向最高领奖台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9-27 09:44:47 Fri   

pim181A_s.jpg

吴霞君纠正学员的动作细节。 AI杭州畅想·在“赛”“会”之城,本土健儿获得更多在家门口崭露头角的舞台。

pim18FA_s.jpg

吴霞君给学员们讲述训练要求。

对于杭州人来说,如果要选一项体育运动代表家乡,那么,游泳或许是最贴切的。“弄潮儿向涛头立”,杭州自古便是劈波斩浪之地。更何况,多年来,还有一句口号越喊越响:“中国游泳看浙江,浙江游泳看杭州。”而在杭州,陈经纶体育学校游泳队是一条有标志性意义的启蒙“赛道”。

作为陈经纶体育学校游泳队总教练,吴霞君一直坚持在一线教学岗位上。在她脚边的25米短池里,一群六七岁的孩子一个来回又一个来回地游着,反复调整泳姿细节。或许在不远的未来,这些孩子中会出现下一个孙杨或叶诗文。

在很多人眼中,吴霞君所在的这支游泳队堪称“冠军的摇篮”。而在吴霞君看来,她和所有启蒙教练一样,都是“推摇篮的人”。

从运动员到教练,她在“摇篮”里为冠军之路奠基

每个工作日下午,吴霞君都会提前来到陈经纶体育学校游泳馆北边的训练场地。20世纪90年代中期落成的训练场地已经满是岁月的痕迹:常年的潮湿使得天花板上蒙着一层青苔色,老式方砖铺成的泳池显得颇有年代感。唯一看着有些科技感的设备,大概只有孩子们佩戴的耳机,这能让他们时刻听到泳池边教练的指导——即便训练场地已显简陋,也无法阻止家长把孩子“丢”进泳池的决心。

吴霞君出生在绍兴嵊州的三界镇,家门口便是李白诗句“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中的剡溪。在江边长大的她,自小与水结缘,她父亲刚好爱好体育,索性就把她送去游泳队,学这项当时算是“冷门”的运动。那年头,专业泳池比较罕见,连体校的训练也放在剡溪里。

按现在的游泳运动员选拔标准,吴霞君的身高很难过关。还好,她颇有天分,在泳池中的爆发力强,在省运动会上打破3项纪录后,成功入选省游泳队,正式走上了职业道路。后来,她被特招入伍,圆了儿时的军人梦。代表部队夺得多个游泳比赛冠军后,她回到了杭州,当起了实习教练。那一年,她才22岁。

20世纪90年代初期,浙江游泳的水平在全国并不算拔尖。吴霞君回忆,自己刚做游泳教练那会儿,浙江游泳队能在全国大赛中冲进前六,已经算不错了。可如今再看,浙江泳军中已经涌现了大批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其中有不少还是从陈经纶体育学校走出去的:罗雪娟、孙杨、叶诗文、陈桦、吴鹏、杨雨、傅园慧……

有人感到好奇,为什么这个“摇篮”能培养出这么多人才?早些年,家长可能的是因为信任某位教练才愿意让孩子练体育,而如今,家长更多的是因为信任学校的招牌。“所以,启蒙教练更要尽心尽责,为孩子打好扎实的基础。”吴霞君说,“还有,不要让人才流失掉。”

32年前留住的那个插班生,正是一匹“千里马”

韩愈在《马说》里写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对于游泳启蒙教练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句话得反过来讲。当年,对于游泳这项体育运动,家长没兴趣,孩子不熟悉,教练自然就找不到太多好苗子。

1995年,位于黄龙洞景区对面的陈经纶体育学校正式投入使用,吴霞君跟随杭州游泳队入驻。有了新场地、新设备之后,游泳队的选拔机制也迎来了新的调整:教练可以自主选拔运动员,并放开了“选苗”的限制。用现在的眼光看,这样的游泳队更像一个大俱乐部。

吴霞君自己找好苗子的时间其实还要更早一些。那时候,她会趁着暑假前,骑着自行车,像推销员一样跑学校,希望找到一些有意愿学游泳的孩子。“我自己找的孩子没出成绩,出成绩的孩子都是别人‘送’上门的。”她大笑着说道。

1992年8月,陈经纶体育学校暑期新生训练班已接近结束,就在这时,一名插班生被送了进来。那个小男孩是由妈妈的同事介绍来的,起初只是为了防止他意外溺水。没想到,仅仅通过最后一周的训练,小男孩不仅学会了游泳,水感和爆发力还远超其他学员。

训练班一结束,小男孩就没再出现。吴霞君赶紧通过朋友联系小男孩的家长,反复做思想工作。“我记得,他妈妈是愿意让孩子回来的,但他爸爸觉得学游泳前途不大,想让孩子打篮球。”吴霞君回忆,最后,父母还是拉着孩子回到了游泳队。

吴霞君的判断没有错,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小男孩对游泳从抵触到热爱,与生俱来的天赋也得到最大的释放。2002年釜山亚运会上,15岁的男孩拿下3项个人冠军,一鸣惊人,也让吴霞君的教练生涯迎来第二个高峰。而那个男孩的名字,大家都很熟悉——吴鹏。

“我是幸运的,先有陈桦,又有吴鹏,后面还有朱梦惠。”吴霞君说,“一个启蒙教练能遇上这么多冠军很不容易了。”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李胜男 李维和 文 林观恒 摄 张妍 制图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