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杭州影像
传奇女琴家徐晓英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12-03 09:51:12 Tue   

cee717c7e28a8405f418d0e65a5d11c1_rB4AiWdOH-SAbSG3AAFZfAw-bU8650.jpg

20世纪50年代与武术老师、辛亥革命家黄元秀合影于宝石山顶

891f6f5a7492928c97543aa2015eaab2_rB4AiWdOH-WAEbAcAAGDa-KT3dc769.jpg

霞影琴馆内的《五知斋琴谱》 记者 陈中秋 摄

609c39fa93f546dc2adf2744f3b05cfa_rB4AiWdOH-WAArIOAAF363bbsdo846.jpg

20世纪90年代,电视台采访录制现场。

除了琴棋书画还学武

剑术老师是“辛亥元老”

徐晓英好学,1956年,她又进入杭州市国画学习班学国画,师从多位名家,跟着邓端和学画牡丹,跟着徐沧一学画山水,跟着阮性山学画梅花等。

家中往来诸客,有一技必学一二。除了琴棋书画,她还习武。“辛亥元老”黄元秀通武术,兼精书法,杭州灵隐寺“灵鹫飞来”四个大字便出自他手。黄元秀有言:“既学琴,必学剑。”徐晓英便拜黄元秀为师,每天清早起来就准时到涌金楼习剑。

徐晓英的拳法是跟着20世纪80年代红极一时的海灯法师学的。起因是海灯法师请徐映璞为其写传,徐映璞便提出让海灯法师教他女儿拳法。

就这样,琴棋书画、诗词文学、武术剑法,一周五日,课表排得满满当当,徐晓英打下了扎实深厚的国学根基。

在徐映璞的规划里,他原本是希望女儿能安安心心留在杭州的书画社画画。从国画学习班毕业后,徐晓英进入杭州金石书画服务社工作。1958年,中央歌舞团成立,想调徐晓英担任独奏演员,被父亲拒绝了。

1960年,杭州歌舞团成立,当时的杭州文化局局长孙晓泉听闻徐晓英琴艺出众,调她进入担任独奏演员,同年4月,公派送她到北京古琴研究会的培训班学习,求学于查阜西、管平湖、溥雪斋、杨乾斋、吴景略等古琴名家。在北京的半年,机灵聪颖勤奋好学的徐晓英深受老先生们喜爱,都倾囊相授,使得她琴艺飞速提升。

20世纪60年代在杭州歌舞团担任演奏员期间,徐晓英还学会了古筝、琵琶、阮等民族乐器,成为名副其实的多面手。

87版《红楼梦》“林黛玉”陈晓旭

也曾找她学琴

可惜好景不长,不久徐晓英被下放到杭州电缆厂做工人,长达18年。家藏悉数被抄,一起拜在徐元白门下学琴的同学章家骐,不顾安危三顾其舍,两人结为连理。

在逆境中,徐晓英始终没有放弃古琴。无法弹琴的日子里,她用布蒙着古琴来练习指法,在“无声”的环境里默默练琴。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手挥五弦、目送归鸿。”重新可以自由习琴的日子,徐晓英像是在和时间赛跑,更加勤奋练琴,经常练得指尖鲜血淋漓。

1979年的杭州市首届“西湖之春”艺术节上,古琴复演。于是这一年,得以重弹古琴的徐晓英成立了杭州市古琴业余研究小组。1984年,徐晓英终于结束电缆厂工人生涯,进入杭州艺术学校担任古琴、古筝教师,一教就是二十多年。

其实早在1980年左右,徐晓英便开始从事与古琴有关的教学工作,她一心想把浙派古琴这门艺术传承发扬下去。她的第一个古琴班开在杭州市工人文化宫。

但更多的学生是慕名找上门到她安吉路的家中学琴。“因为那时候各地来拜师的人很多,学生年纪也挺小。我母亲不放心这些孩子,尤其是女孩子住在外面,于是吃住都在我家。她待学生就和她的亲生孩子一样。”在章怡青记忆里,自从母亲教琴之后,家里总是热闹非凡,琴友、学生络绎不绝。

那时候,就连87版《红楼梦》中饰演林黛玉的陈晓旭,都慕名前来杭州,找徐晓英学琴。而剧中“林妹妹”所弹奏的古琴曲正是徐晓英后期配的。那时候她还陪陈晓旭进剧组拍了3天,林黛玉葬诗焚稿弹的古琴曲子就是她教的。

重印《清平诗课》 创立国内首家古琴琴馆

每次新班开课,徐晓英都会给学生们上一堂道德课,她说这叫“以琴育德”。在徐晓英看来,学琴,要先学会做人,然后,才是指法。徐晓英后来自掏腰包,重印父亲的遗著《清平诗课》,一套三册本的蓝皮竖版毛笔字线装书,供每位学员学习。

“《清平诗课》是我母亲小时候的功课,文化是相通的,只有了解了其中的意境,才能准确地演奏。”章怡青说,“当年,我们外公要求母亲每日一课,不但要能背诵还要对诗,对不上来是要受罚的。这是我们霞影琴馆弟子学琴都要学的《清平诗课》。”

自20世纪80年代起,徐晓英以浙江代表的身份出席历届古琴国际、全国交流会,历届全国古筝交流会。她先后整理、挖掘浙派代表曲目《潇湘水云》《平沙落雁》《普庵咒》《渔樵问答》等,又打谱创作了《雉朝飞》《乌夜啼》《关雎》《陋室铭》等优秀曲目。

随着古琴艺术的复苏,学琴的人越来越多。2001年,退休后的徐晓英创立了国内首家古琴琴馆——霞影琴馆,担任馆长,致力于古琴艺术的教育和研究。

琴馆每月举办雅集,每年出版馆刊《霞影琴讯》。馆刊的封面用古琴谱打底,古朴文雅。有人提出要给琴馆赞助,在期刊上登个商业广告,都被徐晓英断然拒绝:“我不要那些花花绿绿的广告,来破坏它的美感。”封底则是唐代文人刘禹锡的名篇《陋室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潘卓盈 文 记者 陈中秋 摄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