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杭州影像
“钢铁侠之城”,杭州凭什么?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5-05-06 09:22:24 Tue   

4月25日,150台机器人云集江苏无锡,参加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角逐竞速跑、越野跑、足球、篮球、舞蹈等10个项目。与一周前的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一样,有的机器人大步流星动作敏捷,有的则笨手笨脚频频摔倒。

再过几天,宇树科技将举办机器人格斗大赛,并进行全网直播,杭州某MCN机构的运营陆晓掩饰不住地兴奋,“这不就是现实版《铁甲钢拳》吗?”

充满戏剧性的比赛,无意间成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缩影——技术尚在爬坡,热情已然沸腾。

在这场席卷全国的机器人浪潮中,杭州企业早已布局。开年以来,浙江极克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建的手机几乎天天被打爆,机器人租金高达每天1万-1.2万元,客户仍愿意排队等候。

“商场开业、展会暖场、网络直播、高校科研,大家都想搭上这趟科技快车。”余建感慨道。

尽管在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熊蓉看来,“大部分机器人都还停留在打磨样机的阶段,变成真正的产品还要一两年,而让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融合,推动规模化应用,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宇树科技CEO王兴兴也坦言,“目前,人形机器人发展还是比较早期,马上要在工厂或者家里用起来,在全球范围内都还是一件不太现实的事”。

但所有人都无法否认一个事实:机器人正在走进日常生活,即将改变一切,全球都在为了迎接“斯普特尼克时刻”厉兵秣马。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较量中,杭州凭借敏锐的嗅觉和敢闯的劲头,后来居上:群核科技用3.62亿个3D模型搭建起“数字道场”,让机器人在虚拟世界中学习人类技能;宇树科技的灵巧手能轻松完成抓橙子、拧魔方等精细动作;中控技术将专业知识装入机器人“大脑”,在沙特击败波士顿动力……这些星星之火,汇聚成杭州机器人产业的燎原之势,大步迈向“钢铁侠之城”。

制图 张好蔚 橙柿灵光AI

4月的杭州,空气中已然能感受到一丝盛夏的热烈,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的“路演中心”人头攒动,100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和需求方在这里“相亲”。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学部副主任徐欣昌带来了一袋药品,瓶装的,膏体状的,包装形状五花八门,这些药品是医院面临的难题——国内大多数医院已经在使用药房自动发药设备,但只能发放规则包装盒,对于异形包装无能为力。

和徐欣昌一样,杭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杭州市国际交流服务中心、杭港地铁有限公司、杭汽轮集团等单位也带着各自的需求来寻找理想的机器人,可惜都未能如愿。

“人形机器人发展还是比较早期,马上要在工厂或者家里用起来,在全球范围内都还是不太现实的事。”4月中旬,宇树科技CEO王兴兴在给浙江全省干部的分享课上很坦率。

然而,在机器人从业者眼中,这恰恰是杭州机器人产业区别于国内其他城市的底气之一——无处不在的开放应用场景,它和海量的数据资源能力、深厚的人工智能软件积累、扎实的制造业链条、强大的行业应用落地能力一道,构成未来“钢铁侠之城”的基座。

数据资源 杭产机器人的护城河

要让机器人解决徐欣昌们的实际需求,在“杭州六小龙”之一的群核科技首席科学家唐睿看来,利用海量可交互的三维数据集搭建“虚拟训练场”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持续学习帮助人类从呱呱坠地直到长大成才,机器人也一样。想象一下,如果不经过训练,而是从工厂流水线拉出来就让它去跑、去跳、去翻跟头,那么机器人的每一次摔跤、磕碰产生直接经济损失不说,产业也会因此进展缓慢。

上城区莫干山路1418-40号,群核科技今年3月启用的“虚拟训练场”就在这里,28岁的“机器人大脑训练师”钱学成紧盯着屏幕,指挥机器人练习抓取透明玻璃杯。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对机器人来说却困难重重——材质识别、空间位置、力度控制,都需要反复训练,而训练离不开数据。

数据正是杭州数字经济的“护城河”。依托阿里巴巴、网易等互联网企业的数字经济基础,杭州积累了海量数据。

以群核科技为例,其已经积累了3.62亿个3D模型,由他们开发打造的空间智能平台,小到门把手的旋转角度,大到商场的人群流动规律,都被精确记录,这些珍贵的数据资源不仅解了机器人训练的“数据饥渴”,更能大大压缩机器人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才”的时间。

“我们感谢群核科技团队提供的物理级真实3D场景数据。”今年3月,谷歌与斯坦福联合发表的论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坐实了杭州在数据资源方面的优势。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林司楠 朱文科 摄影 韩丹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