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杭州影像
“钢铁侠之城”,杭州凭什么?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5-05-06 09:22:24 Tue   

制图 张好蔚 橙柿灵光AI

浙江制造

杭产机器人的底座

浙江环动科技的车间内机器轰鸣,这里是生产具身智能机器人关节核心传动部件——减速器的地方。2015年,其母公司双环传动推出自主研发RV减速机,一举打破国外垄断,这也是浙江制造突破“卡脖子”技术的一次成功实践。

凭借在减速器领域的优势,双环传动在今年2月由摩根士丹利发布的《人形机器人100:绘制人形机器人价值链图谱》(详见07版)中占得一席。

在这份由“大脑”“身体”“集成”三个单元组成的图谱中,中国大陆有32家企业入选。

如果以城市划分,杭州仅占1席(阿里巴巴),不如各占3席的北京和上海、占2席的南京,更远低于占7席的深圳,但从全省看,杭州背靠浙江制造产业链集群,仅次于11席的广东,是第三名江苏的2倍。

“杭州机器人产业的崛起是浙江制造供应链协同、政策引导与创新生态共同作用的结果。”普华资本合伙人吴晓丰认为。

众所周知,工业、汽车制造所涉及的精密制造能力(包括对减速器、伺服电机、传感器等精密部件的需求)、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其技术累积与机器人核心部件高度重合,浙江在这一领域具有非常深厚的产业积累。

除了入选图谱的8家浙企,杭州还涌现出大批细分领域的实力派,如新剑机电的高精度行星滚柱丝杠、三相科技的高速直驱和低速直驱电机技术全国领先。

“未来随着‘汽车智能化’与‘机器人具身智能’的进一步融合,浙江和杭州有望在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持续领跑,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新高地。”吴晓丰说。

软硬结合 杭产机器人“秀外慧中”

如果说浙江精密制造产业链集群让杭产机器人拥有“灵巧的躯干”,那么以浙江大学、阿里巴巴达摩院、之江实验室等为代表的科研机构对于AI神经网络、算法的研发则连接了机器人所需的“智慧大脑”,二者不断融合、碰撞,形成杭产机器人的另一大优势:软硬结合,海康、大华是其中的佼佼者。

机器视觉是机器人产业链中含金量极高的环节,人类看到的东西和机器看到有很大的差别,让机器在毫秒间准确识别它看到的东西并给出正确指令,这便是机器视觉的工作。

然而开发机器视觉门槛非常高:一是精度要足够高,例如在工业检测中经常需要查找到微米级的缺陷,非常考验设备性能;二是速度要足够快,要在相当于人类眨眼二十分之一的时间内完成图像采集、分析和判断等任务,需要具备强大的运算能力以及优化的软件算法来提高处理速度;三是稳定性足够高,不能因为光线变化、物体遮挡、背景干扰等因素出现漏判、误判。

也正是因为机器视觉有如此高的技术壁垒,才使得海康、大华这样的企业成为该赛道的“头部玩家”,杭产机器人也因此获得相对优势。

看似简单的拿苹果动作,却是目前人形机器人领域最棘手的难题之一。

应用场景

杭产机器人的独门秘籍

放眼全国机器人市场,精密减速机、伺服电机、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企业中,绿的谐波、汇川技术等都陆续突破“卡脖子”;新松、广数、埃斯顿、宇树科技、优必选等逐渐成长为本体厂商巨头——但发展机器人,不仅要有“外壳”与“骨架”,更要能绘制出让机器人大规模落地“整体蓝图”的企业,当下具备这种行业应用落地能力的机器人企业凤毛麟角。

2022年,总部位于杭州的中控技术派团队向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推荐自研的国产机器人。美国的波士顿动力也在跟进这一项目,双方展开了正面竞争。

“化工行业的特点是有毒、有害、易燃、易爆。”中控技术总裁助理石莹是当年的带队人,对于这场“短兵相接”,她记忆犹新,“我们发现当地的风很大,一些危险的泄漏普通传感器测不出来,会被风吹跑从而产生漏报、误报。波士顿动力作为一家纯做机器人的企业,无法理解客户复杂多变的行业特点,也无法判断客户需求的真伪和优先级。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把握,中控把石化领域的专业知识装进机器人的大脑,最终赢得石化巨头的大单。”

目前,中控技术是全球唯一同时拥有全球石油巨头、化工巨头等多家行业头部客户的机器人企业。当美国的“擎天柱”还在摆造型,中控机器人已凭借“系统作战”能力前往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沙特等国家赚外汇了。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林司楠 朱文科 摄影 韩丹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