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冷宫岁月
丧女之痛加上废后双重打击,此时的孟皇后已经心力交瘁。
瑶华宫虽在宫内,名为宫,实际上也只是几间简陋的破屋,围成一处小院,荒草丛生,等同于一座“冷宫”,没有皇帝的允许,她不能与外界接触。
在冷宫里,孟皇后日夜思念着不幸夭折的女儿,外面不时有皇家消息传来:刘美人被进位为贤妃,不久生了一个儿子,又成为了新任皇后。再然后,新皇后的儿子也死了。又过了4年,一个惊人消息传来,哲宗驾崩了,年仅25岁。
政局的变化,连同着孟皇后的命运也改变了。宋哲宗同父异母的弟弟宋徽宗即位后,把嫂子孟氏召回宫中,复立为元祐皇后。当年孟皇后被废,就曾引起轩然大波,朝中大臣、坊间百姓都不相信孟皇后的罪名,此时复立归来,在后宫中,又是一场大戏——徽宗的王皇后,哲宗的刘皇后,再加上孟皇后,一下子有了三位皇后。
这一次,孟皇后同样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短短一年时间,她再次成为牺牲品,被发配回到瑶华宫,继续做了道姑。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漫长的幽闭生活持续了近三十年,外面的一切都与她无关。孟皇后就在冷宫里一直等到了50多岁,才又被这个世界想起。
诸暨市应店街镇十二都村,“南孟故里”孟庙中陈列的孟皇后相关碑刻。 记者 陈中秋 摄
因祸得福当太后
1127年,金兵攻下了北宋首都,北宋亡。宋徽宗、宋钦宗及皇室成员都被金兵掳走,整个的北宋王朝风雨飘摇。
孟皇后因为不在皇室名册中,又正巧瑶华宫起火,她搬到了宫外侄儿家中暂住,躲过一劫。
金兵撤退后,开封城留下了张邦昌为首的傀儡政府。张邦昌自忖没有号召力,在众人一致要求赵宋皇室的人出来主事的呼声中,有人就提议,不如让还留在京城的废后孟氏回来主持大局,于是,张邦昌请回孟氏,册其为“宋太后”,请她垂帘听政。
从这里开始,要改口叫她孟太后了。事实证明,当初高太后选人的眼光确实没错,面对国破家亡,孟太后显示出了她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不但没有对带给她大半生委屈和伤害的宋室王朝反目相向,反而毅然决然地在兵荒马乱中开始收拾烂摊子,并且当机立断,要寻找宋室遗孤,以期光复。
孟太后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派自己的心腹侄儿找到了皇室幸存者——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并亲写书信劝其称帝。
《宋哲宗后半身像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邀请赵构当皇帝
张邦昌也想过请回赵构的,但当时赵构不敢贸然前去,怕张邦昌有代宋自立的野心,是个陷阱。孟太后的邀请不一样,此时政事都需要取得太后命令才能决定,她还写了一封历史上很有名的信《致元帅康王劝进书》。
她在信中表示:“国家已经到了危亡时刻,我作为大宋王朝的媳妇,不敢袖手旁观,你是太上皇的儿子,皇上的亲弟弟,在国家面临危难之际,更加应该挺身而出,同金兵抗争到底。现在国家急需一位统一的领导者,你是最合适的人选。”
1127年,21岁的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成为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
在宋高宗登基当天,孟太后就撤帘还政。登基次日,宋高宗感恩这位“母妃”,立即册封她为元祐太后,称孟太后有安定社稷的大功,命令国史院把她的功绩记录下来,并昭示天下百姓。这时候,尚书省有人提出,孟太后的祖父是孟元,应该在她的称呼中避“元”字讳,因此又改元祐太后为隆祐太后。
南宋朝廷刚稳定了没两年,已经身居后宫颐养天年、不再参与政事的孟太后,再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因为一场兵变。1129年,建炎三年春天,面对金兵不断南侵,宋高宗从南京一路狂奔到杭州,仓促中,以凤凰山的旧州治(北宋杭州治所)为行在所。
当时,扈从统制苗傅、威州刺史刘正彦发动兵变,胁迫高宗将皇位禅让于三岁的太子,并请孟太后再度垂帘听政。
叛军兵临城下,把高宗困在了鼓楼上,双方谈判不成。这时候,56岁的孟太后离开凤凰山皇宫,坐在竹椅上,被宫人抬到了叛军面前。她表面敷衍叛将,暗中调兵遣将。她召见大将韩世忠的妻子梁红玉,让韩将军尽快带兵勤王。平叛后,宋高宗复位,孟太后再次撤帘。
她又一次保护了宋高宗,挽救了南宋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