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在挑选食材。潮新闻实习记者 蓝昕宇拍摄
“猫猫”还介绍起自家麻辣烫和甘肃各派系的麻辣烫区别,“我小时候吃的是‘兰州派’,还有张掖敦煌,各个地方都不太一样,‘兰州派’对锅底汤料比较重视,但现在做的这个天水口味更加重视调料的配比,也更加需要调整到适合杭州地区口味。”
安然则坚持做传统天水麻辣烫。他觉得,虽然人在杭州,但是也不能“砸了天水麻辣烫的招牌”,手擀面都是他自己现做,辣椒、宽粉都是从甘肃寄过来的,保证食材地道。他也希望将家乡美食推荐给每一个人。
起初,安然父母对其小摊并不看好,担心南方人不能吃辣,而且天水麻辣烫以素菜为主,很少有荤菜,怕这里的顾客吃不惯手擀面、宽粉等手工菜品。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些菜品都很受欢迎。
记者手记:
一碗麻辣烫打开甘肃风土人情
晚上八点,我们走出店铺,可以看到门口依然排着长队,从四面八方赶来的食客与巷中忙碌的小店,构成一道“热辣滚烫”的风景。这碗麻辣烫犹如拥有魔力,让食客蜂拥而至。
香气扑面而来。各式食材在滚烫的汤底中烫熟,择进盘里,舀进原汤,最后浇上两勺油泼辣子,色泽诱人。拿起筷子,夹上一个地道的“洋芋丸子”,麻辣鲜咸在口中炸开。
“很好吃,这个麻辣烫看起来很辣,实际上香而不辣”“这个辣椒的口感很好”“洋芋丸子很好吃,以前从来没吃过”……品尝过后,记者在现场听到不少食客点赞,还有尔滨人说,“如果满分10分的话,我能给它打9.9分。”
在文旅如此内卷的时代,相关宣传账号24小时更新不间断,都在“争抢”网友关注。谁都不曾想到,这个西北城市,在今年年初,接过尔滨的“泼天富贵”。
天水为何能凭一碗麻辣烫“上位”?
这碗麻辣烫,在杭州或许只需花费30多元。简单食材里,却汇集着国家地理标识产品甘谷辣椒、麦积花椒。一碗麻辣烫也正展示着甘肃的风土人情,成为全国网友知道甘肃天水的窗口——
通过麻辣烫,这些农产品自黄土高原走向全国餐桌,让我们看到,一碗普通的麻辣烫,其实内容和内涵都极为丰富。因为美食搭桥,还有不少顾客计划奔赴甘肃天水品尝地道麻辣烫,顺便再去麦积山石窟、伏羲庙、轩辕谷玩一趟。
下一步,如何待客,就成了一道摆在天水面前的必答题。
借鉴淄博、尔滨热情待客之道,天水人连夜开通“麻辣烫”专线,铺路、擦栏杆、翻新桌椅,在每一处细节上“宠爱”游客。“出圈”是难的,但宠客才是永恒之道,况且在我国多个文旅强市,已经有了满分模板,可以直接“抄作业”。
互联网时代,“网红”的诞生,总是让人意外,细想似乎又在情理之中。一个地方的“出圈”可能来源于一段视频、一个网络话题。泱泱中华地大物博,任何一种独特业态,都有可能成为一个网红新IP,进而带动当地文旅产业。
勾起全国网友味蕾,这碗麻辣烫汇聚的是民间的朴素智慧,也是民众与美食的双向奔赴。网友对于品尝它的热情、奔赴,还在持续。但从长远看,如何跻身文旅“长红”城市,不能只把游客当食客,游客是来消费的,丰富体验场景才是文化旅游新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