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最高的梭梭已经有三米多高,比西湖白堤上的垂柳略低一点。有人说这是愚公移山,可是,更多的人相信沧海桑田,将心愿化作行动。
1.
这里是距离杭州2300公里以外的民勤。
这里有一片种植面积超过15260亩的“杭州林”。
这里有100多万株梭梭,是杭州市民以10块钱为单位,一株一株,一年一年种下的。
是的。这是我们与“杭州林”相约的第14个春天。
从杭州出发,来看梭梭林。先飞兰州,再换中巴,一整个白天,除了等待行李和一碗牛肉面的时间,都在路上。
落地兰州,以为“杭州林”近了。
可仍是步履不停。车窗外,土黄色的山脉起伏铺陈,鲜有绿意,偶有村落经过,院墙内梨树花开。再继续向前,蜿蜒在连霍高速两侧的祁连山余脉乌鞘岭的山尖尖上,还有星星点点的冬雪。车子呼啸前行,晃过一处矩形的方阵林,回头再看,那是新疆杨,笔直的青灰色树干,向着天空的方向,昂首。“杭州林”还有多远?
总算抵达民勤,这座整洁有序的西北县城,一连排的店铺都写着“收成蜜瓜”,身着蓝白色校服的中学生正准备去晚自习,街道上一簇簇的丁香,花瓣丰盛;已近日落时分,皎洁明月当空。好像,如果风是静止的,这里与荒漠或沙漠并无关联。
2.
可是,这里是民勤。
打开中国地图,甘肃省的形状像是一只“如意”,中段有一条自然形成的地理大通道,“黄河明珠”兰州的上方是武威,武威的上方就是民勤。民勤土地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这里位于全国荒漠化监控与防治最前沿,是捍卫河西走廊乃至西北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是全国防沙治沙重点县。
“沙乡”民勤,曾有408公里的风沙线。从1950年春天开始,民勤就拉开了抗击风沙的帷幕。
甘肃青梭公益发展中心负责人马俊河出生在民勤县国栋乡,在他记忆中,童年的水就分苦水和甜水,甜水是生活用水,苦水用来灌溉。他记得,每次取水用架子车拉着一个雪花铁皮做的水桶,一次取水300升,供一家四口用水3-4天。
“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我们反反复复在新闻报道中看见的这个语重心长的句子,依然写在民勤县城的入口,哪怕与之相隔不远的红崖山水库,总库容量已超过1亿立方米,碧水逶迤,不时有飞鸟飞过。
在民勤,依然需要很多梭梭。
3.
起风了。
刚到“杭州林”,拉开车门,耳畔、眼前都是鼓鼓的风,像是有一面正在剧烈摆动的旗帜,左右前后赫赫作响,戴着口罩,空气中沙土的味道也来得分明。
一时之间,我们都没有找到梭梭在哪里。赶紧推了一下眼镜,首先看见立在地里的几把铁锹,然后才找到了梭梭苗。
大风吹得人横七竖八,眼睛都很难睁开。已经在种梭梭的人看到我这副模样,大声喊,“你们要戴上围巾裹住,等下你们回去全是沙子。”
其实,如果没有来春种现场,我们一直没能完全明白,为什么在这个已经能从AI获得便利的年代,种树还是要一株一株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