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杭州影像
杭州Discovery|杭州西湖边这个亭子的主人 据说曾拥有半个杭城的产业 “高半城”的故事你知道吗?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5-25 12:05:45 Sat   

花港观鱼,藏山阁。

清朝末年,杭州有兄弟二人择西湖一角,建了一座别墅。

在西湖边造山庄别墅,不仅考验主人的财力,也很考验审美品位。别墅选在前含山色,后挹湖光的花港观鱼(旧址)附近,园景以春竹、夏荷、秋菊、冬梅出名,山庄后有小桥,直通湖中,泛舟可达各处名胜古迹。

时光荏苒,建造这座湖景山庄的时候,雷峰塔还未倒,而坐拥西湖的这栋别墅今已不存,仅留下一座假山和亭子,终年和山水人流相伴。但在西湖边,千万不要小看任何一座亭子,它们就像是旧时光遗留下的一个坐标,拔出来就能牵出一段贯穿整座城市的历史与往事。

花港观鱼,藏山阁。

每年春天,花港观鱼公园里绿樱花开的时候,人们常常会提起这座亭子的名字:藏山阁,因为稀有的绿樱花就在亭子前的大草坪上,而这个亭子的主人,便是号称曾经拥有半个杭城产业的“高半城”。

在西湖边建别墅养仙鹤 铜锡器业、布业、金融业、茶场……

“高半城”的商业版图有多大?

孩儿巷里的“双陈巷高家” 当年杭州一个世家望族

清朝最后一科举人钟毓龙在《说杭州》中曾列举过一些当时杭城的望族:横河桥许家、头发巷丁家、双陈巷高家、状元弄郑家等,皆按这些望族所居街巷而命名。除此,金洞桥徐家、东山弄钟家、元宝街朱家、骆驼桥王家、崔家巷杨家等也曾盛极一时。

中山中路羊坝头,高义泰布庄曾选址在这里。

这里的“双陈巷高家”,就是当时生活在双陈巷的“高半城”家族。钟毓龙本人,就是双陈巷高家的女婿,在《说杭州》里有记载:双陈衙,南出孩儿巷,北通豆腐巷。“双陈巷”这个地名如今已无迹可寻,《杭州的街巷里弄》一书中提到:“孩儿巷内原有双陈巷,系明嘉靖同举进士的陈洪范、陈洪濛兄弟二人故居所在,故名。”

1936年1月12日,杭州“双陈巷高家”三房高云麟的曾孙女高诵芬与“金洞桥徐家”徐吉生的孙子徐定戡,在当时杭城商业规模最大的同业组织会馆绸业会馆举办了一场热闹的婚宴。

出生于民国的高诵芬,历经成长、婚嫁、战争、动荡,晚年漂洋过海旅居澳大利亚,1995年她在儿子徐家祯的协助下写下了一本回忆录:《山居杂忆:一个大家闺秀的百年家族记忆》。在增订版中,全书第一个注脚就是关于“高半城”的:“我娘家姓高,家住杭州双陈衙孩儿巷,故称‘双陈衙(孩儿巷)高家’。我们高家祖先是从蒙城(今属安徽省)南迁至山阴前梅(今属浙江省)的。乾隆年间,高士祯迁杭州定居于双陈衙,至今有近三百年了。在这三百年间,高家人读书、经商、做官,出了不少人物,成了杭州一个世家望族。杭州曾有‘高半城’的夸张说法,意思是说:杭州有半个城市的产业都是属于高家的。”

豆腐巷(上)孩儿巷(下)犹在,高家所在的“双陈巷”已无迹可寻。

铜锡器业、布业、金融业、茶场…… 

“高半城”的产业版图形成了

“高半城”的产业版图是如何在杭州一步步铺展开的?

《山居杂忆》中写高诵芬准备嫁妆时说,“我家祖上开了一家铜锡器店叫‘高广泰’,我母亲就去那儿定做了许多铜、锡器,如蜡烛台、铜手炉、铜脚炉、供祖宗用的锡盆、茶叶罐等。”杭州素以产锡箔闻名,高广泰铜锡器店一度是杭城最大的锡箔作坊,其生意之兴旺可想而知。

高家产业中最出名的要数高义泰布庄,当时为闻名浙江的大商店。由高尔夔(字子韶)于1905年出资创办。高尔夔财力雄厚,在临平、钱清、上泗、萧山西兴一带置有水稻田和棉田五千余亩,族中颇有声望。布庄最早开设在水漾桥西首,后遭火灾,于1911年迁至后来杭城的商业中心羊坝头。抗战前的十几年,为高义泰的全盛时期,1923年建成四层洋房一幢,有职工130多人。其灵活的经营手法一直为业内称道,据说民国第一美女影星胡蝶曾多次从上海赶来做旗袍。

到了高诵芬、徐定戡二人结婚的时候,高义泰可谓财力雄厚,经过多年的积累,高义泰至1934年存货达4万匹,与高义泰有经济往来的银行、钱庄多达20余家,可借助钱庄长期放款。高义泰每天有3000元至4000元现金借钱庄,流转快,很受钱庄欢迎。

在高诵芬十几岁的时候,她从日本留学回国的父亲,在狮子峰顶自己设计修建了一所日式拉门的别墅——意胜庵。略懂龙井茶的都知道,西湖龙井茶分“狮龙云虎梅”等级,其中狮子峰这块可谓西湖龙井的极品产区,高家何以在此建别墅?因为高家在杭城各处购置房产、地产的时候,也没有忘记购买山林开辟茶园开办茶场,高尔夔的五子高时敬正是经营狮子峰茂记茶场的负责人。“清明前,几百个乡下姑娘每日采茶。到了傍晚,就开始称茶叶记账……炒好的新茶就在望仙亭设店出卖。上山的香客、游客都要购买一点回去。”

铜锡器业、布业、金融业、茶场……就这样,高家显赫的产业版图形成了。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孙蒨 文 记者 陈中秋 摄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