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杭州影像
穿上能降温,“夏日冰衣”杭罗为何如此神奇?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8-09 15:18:51 Fri   

烈日高温下,得穿点凉快的。这不,“夏日冰衣”杭罗火了。

这一“跨越千年的防暑神器”,上身后能瞬间让人感到凉爽。对此,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惊呼:“老前辈们诚不欺我,夏天得穿罗!”

早在唐代,诗人韦应物就在《白沙亭逢吴叟歌》中写道:“龙池宫里上皇时,罗衫宝带香风吹。”随风即起,罗之轻薄可见一斑。

罗是我国丝织物的代表性品种。《辞海》有言:“丝织物类名。用合股丝以罗组织组成,质地较薄,手感爽滑。外观似平纹绸,具有经纬纱绞合而成的、有规则的横向或纵向排孔,花纹美观雅致,兼又透气。例如杭罗等。”此处特别提到杭罗,可见其在罗之家族中的代表性地位。

被誉为“罗之上品”的杭罗,为何穿上即可降温?杭罗的背后,有哪些渊源与故事?国潮涌动时,杭罗又有哪些蝶变之道?近日,潮新闻记者怀揣一颗好奇心,首先登门拜访了一位杭罗专家。

水织手艺,是最大的降温密码

这位专家,身居远离闹市的僻静之地。此处人流不多,车声稀少,倒是有一些机杼声穿过夏日热浪隐约传来。

这里是杭州九堡九昌路57-2号,杭州杭罗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所在地。这家公司接续自大名鼎鼎的杭罗老字号生产厂家——杭州福兴丝绸厂。

“穿上能降温,是因为杭罗能给人带来一种冰凉的体感。”在杭罗生产车间内,杭州杭罗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负责人,杭罗织造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张春菁说,带来这一体感的关键,在于“水织法”提升了面料透气性和干爽度。

用杭罗制成的衣物轻薄透气。潮新闻记者 陈琪 摄

张春菁推开织造车间大门。在车间一角,摆放着一口有年头的大缸,里面浸泡着满满一缸由桑蚕丝摇成的水纡。

蚕丝表面有丝胶蛋白,“水织法”的关键,便是对纬线的丝胶蛋白进行处理。张春菁介绍,在高温条件下,丝胶蛋白更容易溶解,蚕丝的油脂和杂质也更易去除。水里还溶有福兴的百年秘方,在水温和秘方的共同作用下,蚕丝纤维变得松散乃至分离,这便是脱胶的过程。

经过25到28天的浸泡,织匠将脱胶的蚕丝从缸中取出作纬线,并将其与未经脱胶处理的经线一同上机织造。这便是“水织法”,是提升杭罗透气性和干爽度的关键步骤,也是杭罗的降温密码。

“纬线脱胶,经线不脱胶,两者相交方成面料。经纬相交后形成罗孔,每个罗孔的连接点会因经纬线丝胶蛋白的不匹配而形成非常微小的凹凸。这个凹凸,造就了杭罗透气凉爽、遇汗不粘连的特性。”张春菁说。

说话间,张春菁的岳母、杭罗织造技艺第四代传承人洪桂贞手捧蚕丝,穿着一袭黑色的杭罗套装信步而来。丝质轻盈、柔软爽滑的杭罗随洪桂贞的脚步舞动着。

这位69岁的洪女士可不简单,47年的杭罗织造经验炼就了她炉火纯青的手艺。“‘水织法’是杭罗织造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工序,其难点在于判定蚕丝脱胶的程度。这个要凭手感,丝的手感对了,脱胶才算完成。”在张春菁眼里,洪桂贞才是真正的杭罗专家,“这种手感难以言明,多年经验的老手艺人才能把握,岳母的手就是标尺。”

在上织机前,还有极重要的一步:翻丝。

在翻丝车前,洪桂贞将一沓质量上乘的蚕丝套入套丝框,木轮转动时,蚕丝的光泽随光影流转而变化。

翻丝车前,洪桂贞全神贯注。潮新闻记者 陈琪 摄

“杭嘉湖平原一带气候温润,自古以来就是理想的种桑地。这一带生产的蚕丝从含水量、韧度等各方面来说都是最好的,杭罗用的蚕丝就产自于这些地方。”洪桂贞说。

在中国的丝绸文化里,绫、罗、绸、缎代表的是纺织技术的差异。它们皆源于蚕桑,成于机杼,因织造的方法不同而形成体感差异。罗有孔眼,轻薄透气,流行于南宋。杭罗正是从彼时开始盛行。

翻丝,可以去除丝线表面的部分疵点,是一个筛选的过程。优中选优,方能将蚕丝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而后经“水织”大放异彩。经纬错落中,一匹“穿上能降温”的杭罗面料跨越千年而来。

来源:潮新闻  作者:执笔 陈琪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