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妈特别喜欢穿旗袍,还有各种其他中式传统服装。耳濡目染中,我对传统服饰既有温暖的记忆,又有浓厚的兴趣。”吕小男说,在寻找面料的过程中,她对杭罗的倾慕更多一分,“真丝面料是动物蛋白质纤维,色牢度是很低的,极易脱色。但杭罗因经过了水织工艺处理,相对不易脱色,护理起来没有那么娇贵,在真丝面料中是非常实穿的。”
实穿,非常重要。这代表非遗产品不限于在展台上被人观赏和仰望,更在现代生活应用场景中拥有了一席之地。只有这样,非遗传承才有可能代代接续。
“非遗之所以需要保护,是因为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在现代生活中失去了应用场景。现在国潮兴起,是一个很好的契机。非遗丝织品进入人们的生活,不只应用于服装行业,还可以用作家居软装、生活用品的原材料,提高实用性,拓宽应用场景,让非遗回归大众生活,是传承的一个重要途径。”祝汉明说。
各色杭罗制品。潮新闻记者 陈琪 摄
在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非遗传承体验中心,有一个杭罗体验区。这里陈列着各色生活用品,罗扇、罗帕、丝巾,乃至镜子、书签等,其主要原材料都包含杭罗。“大多是家长带小朋友来体验杭罗用品的制作过程。做一把罗扇,需要在这儿坐半个下午。我们会在这个时间里跟他们讲讲杭罗的历史还有背后的文化,也是一种寓教于乐。”驻馆老师夏海燕表示,当小朋友把做好的罗扇带回家里,杭罗的故事,也就自然而然流传到了年轻一代。
杭罗的故事,还有更多听众。它既面向世界,也面向未来。近年来,杭罗的身影多次出现在G20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进博会等多场顶级盛会中,向世界展现东方之美。随着杭罗新产品、新标准的不断问世,国潮涌动下,杭罗还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