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图库>杭州影像
地下刀客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03-28 11:30:12 Mon   


李亚超(右一)在操作盾构机。


闯南走北

“当时我的愿望是像师父一样厉害,而他想着能够开上一台国产盾构机。”

走出校门的李亚超,在2002年到了南京,参与南京地铁1号线的盾构,“最难的地方就是要在许府巷油库附近下穿一次明城墙。”

“南京地质状况复杂,有许多古河道和含水沙层,基岩中还存在着断层和构造破碎带,同时要保证明城墙的安全,建设基础条件不算好。”回忆起20年前的细节,李亚超历历在目。

出于安全考虑,这一区间的盾构埋深足足向下伸展到30米处,负责施工的德国海瑞克盾构机造价则高达5000万元。

“我记得有一次,盾尾油脂泵气动阀突然出现故障,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大量泥水随时可能涌入盾构设备。还是陈华刚师父凭借对盾构的了解,采用多路阀块直接与盾尾油脂管连接,避免了事故的发生。”当时还是一名施工员的李亚超,对这次“意外”印象深刻,“那年我的愿望是像师父一样厉害,而师父则想着能够开上一台国产盾构机。”

结束南京的项目,2004年李亚超被分配到了重庆,参与主城排水工程过江隧道的盾构。在这里,他完成了从长江底穿过70米深,长900多米的隧道盾构。

此后,在2005年至2007年间,李亚超开着进口盾构机辗转上海、成都、西安,走遍了大江南北。

这几年间,全国的地铁和隧道建设也突飞猛进。

2005年6月1日,国务院审批通过了杭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根据当时的规划批复,到2050年,杭州的轨道线网将建成278公里;2007年3月28日,杭州地铁一期工程正式开工;上海地铁和广州地铁则一条一条全面推进;港珠澳海底隧道正式启动可行性研究……

让李亚超觉得“特别振奋”的是,2008年4月,中铁隧道集团完成了“6.3m复合式盾构样机”研制课题,生产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台复合式盾构——“中国中铁一号”,实现了国产盾构从关键技术到整机制造的跨越。更让他惊喜的是,师父陈华刚也参与了此次样机抵运工地后的组装。

这年,刚刚24岁的李亚超,也从施工员升级成了公司最年轻的项目副经理。

时代一步步向前。李亚超常常觉得,“那时候工作和发展的感觉,就像‘小虎队’歌里唱的一样,真是‘星光依旧灿烂’。”

渐入佳境

“做了这么多年盾构,去了这么多的城市,对杭州的印象最好。”

哼着“星光依旧灿烂”,李亚超一路掘进,到了杭州。

2009年,他一下火车就赶到庆春路过江隧道的盾构施工现场,“四周还是大片农田,出租车司机都不愿意送我们到工地。”

彼时的钱江新城,核心区才刚刚建成没多久,万象城在第二年才正式完工开业,不远处的四堡污水厂还没搬走……

“谁能想到我们修的这条隧道在短时间内带来这么大的改变。”2010年12月28日凌晨5点,庆春路过江隧道正式通车。从此,从钱江新城到钱江世纪城,开车不到10分钟。

在李亚超的记忆里,钱江世纪城似乎一夜间“拔地而起”。杭州更是“一天一个模样”。“2012年,我到长沙南湖路湘江隧道当项目副经理,年底回杭,地铁1号线已经开通运营了。”

2013年起,李亚超又先后参与了杭州环城北路地下通道项目、望江路过江隧道、香积寺路西延工程和环城北路-天目山路提升改造工程的盾构施工。

在这期间,2015年国产首台铁路大直径盾构机在长沙顺利下线,打破了国外近一个世纪的技术垄断。

渐渐地,李亚超和师父陈华刚一样,成为了盾构专家,终于开上了国产盾构机。

“2017年,我们中标香积寺路隧道后,李亚超就没有回过老家。”项目部书记张振宇都觉得心疼,“他几乎是365天住在工地上。”

从组装,到驾驶,再到管理,在幽深的隧道中,在不足三平方米的控制室里,高温、粉尘、潮湿和噪声,以及喊哑的嗓音和听力下降的左耳,组成了李亚超的人生。

特别是在环城北路-天目山路提升改造工程上,李亚超更操心了。

“一方面是难度不小的‘迎亚运’项目,另一方面是李亚超第一次开国产盾构机。”环城北路-天目山路提升改造工程项目经理李东泰指出难题,“盾构在环城北路与莫干山路交汇处时,隧道上方有地铁2号线在运行,盾构顶部距离地铁隧道底部最小净距仅3米左右,且穿越段上部地层为上软下硬复合地层。”

在盾构机控制室里,气氛紧张,大屏显示着推力、扭矩、泡沫流量等内容。李亚超皱着眉头,实时监控盾构掘进参数,并根据隧道设计轴线偏差情况,随时调整盾构机前进的“姿态”。

“每掘进一环,从刀盘扭矩、油缸推力,到注浆量、出土量都要动态微调,恰到好处才行。”因此,李亚超早上7时下隧道后,常常要到晚上7时才出去。

“隧道里很闷,大家吃喝都只能在地下,也不敢多喝水,尽量避免上厕所。”李亚超早已习惯“见不到太阳”的日子。

控制室外,噪声轰隆作响。仅有3米的距离,好比在地下做“穿针”手术,但李亚超信心不减,“国产盾构机设备很先进。”

“使命号”以每分钟一厘米的速度“缓慢”掘进,2021年4月成功下穿地铁2号线。李亚超很自豪,“完全不输外国的嘛。”

隧道“穿针”手术成功后,李亚超也终于松了口气,把拖了很久的心脏血管支架手术做了。

时代的脚步,轻重或缓急,刻在了每座城市和每个人的足迹里。李亚超始终觉得,“做了20年盾构,去了7座城市,对杭州的印象最好。”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王昭奕/文 张之冰/视频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