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图库>杭州影像
庆春路东河边雕塑的这对兄弟 你知道他们对杭州的贡献吗?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06-20 09:36:22 Mon   

小八千卷楼

在人来人往的浙大一院内,6号楼东面,隐着一间二层木结构古藏书楼,在现代建筑中特立独行。这幢楼建于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远离尘世,秘不示人,这就是著名的“小八千卷楼”。

1887年,哥哥丁申去世,为继承祖父、父亲及兄长的遗愿,55岁的丁丙决定,重建藏书楼,一口气造了三座。

前楼双层五楹,正厅名“嘉惠堂”;楼上仍称“八千卷楼”,收藏《四库全书》采录的刊本、抄本和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全唐文》。后楼双层五楹,名“后八千卷楼”,收藏《四库全书》未收的刻本、抄本。西楼双层三楹,名“小八千卷楼”,楼上专藏各类文史典籍、地方文献的抄传佳本、著述稿本、编校定本。

丁丙为此亲撰《八千卷楼自记》以记其事。并在文中告诫后辈:“吾祖吾父之志,吾兄未竟之事,吾勉成之,小子识之。”

据《八千卷楼书目》记载,丁申、丁丙兄弟在祖父和父亲藏书的基础上访求图书,或购或抄,在将近30年间,聚书1.5万多种、20余万卷。除宋本40种左右、元本约百种之外,还藏有明刻精本、《四库全书》底本、名人稿本和校本、日本和朝鲜所刻汉文古籍等善本。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杭州,丁家仓促逃难。回来后,“八千卷楼”、“后八千卷楼”、“小八千卷楼”都被一场大火焚毁。幸运的是,里面的藏书,没有被烧毁。早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就已经由丁丙长子丁立中以低价售予端方,端方以此为契机建立了中国第一座公共图书馆——江南图书馆,后流传至南京图书馆,完好无损。今天看到的这个小八千卷楼,是丁仁重修的。丁仁是谁呢?西泠印社四位创办人之一,他的爷爷,就是丁申。重修后的小八千卷楼作为丁仁的书屋,叫“鹤庐”。

“丁丙与十九世纪的杭州”特展 时间:即日至11月20日 地点:杭州博物馆北馆2楼 看点:展览从“钱塘江上人”“兴复旧湖山”“遗泽满杭城”三个维度呈现,以此纪念这位“190岁”的杭州人及其对杭州影响至今的伟大贡献。

丁丙参与监造的杭州府学礼器

除了藏书,丁丙还为杭州做了很多好事。

在战火中,丁申和丁丙兄弟俩救、搜集、抄补了散失的《四库全书》。现在的菜市桥桥头,有尊铜像,铜像前留下一方铭牌“乱世救书,功德常存”,纪念的就是这对清末杭州著名的丁氏兄弟。

丁丙做过的大事,还有兴复文澜阁。

文澜阁

文澜阁

清乾隆年间,在杭州兴建文澜阁。自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始陆续颁发《四库全书》,至乾隆末年颁齐,共三万五千九百九十册。《四库全书》是继《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后编纂的一部大型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部丛书。

太平军攻入杭州时,文澜阁毁。光绪六年(1880年),丁丙受浙江巡抚谭钟麟之托,与邹在寅共同监司重建西湖文澜阁。重建工程于当年十月初八动工,次年三月文澜阁落成,全部工程于九月告竣。此次重建不仅在临湖一面竖立起大牌坊,还新建了供士子读书休憩的太乙分青室。

这次的《丁丙与十九世纪的杭州》特展,不少展品都与这件事有关。比如清光绪七年的《吴滔书库抱残图卷》和清光绪十三年的《张熊文澜归书图卷》,描绘的都是文澜阁修复后搬运阁书的场景。

杭州博物馆藏的谭钟麟等书丁丙传中,提到,光绪七年十月十六日,谭钟麟就关于修复文澜阁的事宜上奏,文内还提到,大学士左宗棠十分看好丁丙,因其抢救《四库全书》有功,想保举他为江苏知县补用,但丁丙未去就任,不求利禄,淡泊可风。谭钟麟最后在请旨时,提到希望恩准丁丙哥哥丁申,从五品擢升四品。古代惯例重奖长,所以丁申受奖品级更高。

清樊熙文澜补书图卷中,还提到丁丙重修藏书楼时,正厅名“嘉惠堂”的由来——光绪颁旨表彰丁家“洵足嘉惠艺林”,故丁氏将其藏书楼,命名为“嘉惠堂”。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余夕雯/文 记者 陈中秋/摄  编辑:高婷婷